(一)国有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1.全国国有地勘单位基本情况

微信号:MeetyXiao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2012年度全国地质勘查行业通报》显示,截至2012年年末,全国从事非油气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地勘单位职工总人数102.76万人,比2011年减少6.5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59.79万人,离退休人员42.97万人;属地化管理的地勘单位职工总数27.64万人,中央管理的地勘行业单位职工6.47万人,其他单位25.68万人。

属地化管理地勘单位的在职职工 27.64万人,离退休人员29.99万人。在职职工人员中,地质勘查人员 14.83万人,占53.65%;矿产开发人员0.81万人,占2.93%,其中技术人员9.96万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4.38万人,占15.85%;其他人员7.62万人,占27.57%。

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在职职工6.47万人,离退休人员5.19万人。在职职工中,地质勘查人员3.38万人,占52.24%,其中技术人员2.20万人;工程勘察与施工人员0.84万人,占12.98%;矿产开发人员 0.11万人,占 1.70%;其他人员 2.14万人,占33.08%。

2.调研单位基本情况

2011~2012年,项目组分别赴贵州、青海、西藏、黑龙江、河南、甘肃及海南7省(区)地勘单位调研,获取了翔实的资料。各省(区)地勘单位基本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1)贵州省地勘行业基本情况

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的数据,截至2011年5月1日,全省地勘单位61家(占全国地勘单位的2.8%),其中国有地勘单位50家(中央直属2家、属地化36家,其他国有12家),占全省地勘单位的82%。61家地勘单位中,具有地质勘查甲级资质的有21家;具有地质勘查乙级资质的有26家。全省地勘单位国有职工2.36万人(在职1.06万人,离退休1.3万人),其中地质勘查从业人员94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4300余人。

贵州省国有地勘单位有5支队伍: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管理局,在职5274人;省煤田地质局,在职1567人;省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局,在职2210人;中国建材贵州地勘总队,在职103人;中化矿山总局贵州地勘院,在职253人。

2010年全省勘查收入23.3亿元,其中转让矿权收入2.4亿元、工程勘察收入3.8亿元、矿业开发收入2.9亿元、其他收入14.2亿元。

(2)青海省地勘行业基本情况

在青海从事地质勘查的有56家地勘单位,投入人力6465人次,其中省内19家,4124人次。2010年产值达23.9亿元,人均产值38万元。

(3)西藏自治区地勘行业基本情况

目前,西藏自治区地勘队伍主要是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属8个勘查单位,现有在职职工1372人,专业技术人员637人,其中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139人,中级职称202人。地勘单位具备的勘查资质主要是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质钻探、液体矿产勘查、岩石矿物鉴定与测试等勘查资格证书,其中甲级资质证书10个,乙级资质证书4个,丙级资质证书2个。

(4)黑龙江省地勘行业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地质勘查行业(不包括油气行业的地质勘查人员)在职职工为16553人。其中由黑龙江省属地化管理的国有地勘单位是黑龙江省地矿局、省煤田局、省有色和核工业局等三个单位,三个单位在职职工总数为10059人,占全行业人员的60.8%;中央管理的地勘单位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一总队、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黑龙江总队和中化地质矿山总局黑龙江地质勘查院等三个单位,三个单位的在职职工3257人,占全行业人员的19.7%;此外还有归属地方、矿山企业和独立的各类所有制的地勘单位约63个,从业人员为3237人。

2010年黑龙江省各地勘单位的地质勘查业总收入超过20亿元。其中:地质勘探费6.09亿元,地质专项拨款6.58亿元,矿产勘查劳务收入7.29亿元。2010年黑龙江省各地勘单位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75.17亿元,净资产达到41.42亿元,专用仪器设备的净值为3.77亿元。

(5)甘肃省地勘行业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的国有地勘单位有甘肃省地勘局、甘肃省有色地勘局、甘肃煤田地质局、甘肃省核工业地质局、建材甘肃总队等。其中,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立于1956年,截至2011年年底,职工总数13079人,其中在职6099人、离退休6980人(离休125人)。在职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 2642人,占在职职工总数的43.3%,其中高级职称419人(正高41人)、中级职称726人。截至2011年年底,全局拥有总资产约28.25亿元。甘肃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在职职工2357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70人,占在职职工总人数的33%。甘肃煤田地质局成立于1953年,是甘肃省从事煤田地质勘查的一支专业化工作队伍,与甘肃省煤炭资源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现有职工4100人,其中在职职工2060人,离退休人员2040人。

(6)河南省地勘行业基本情况

河南省国有地勘单位主要分属河南省地勘局、河南省有色地矿局、河南煤田地质局及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等。截至2011年年底,省属国有地勘单位有35个,人员28993人。其中在职职工14331人,离退休人员14662人。

(7)海南省地勘行业基本情况

海南省的国有地勘单位经过多年的发展、整合,2010年7月,由原海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和原海南省地质勘查局合并,组建成立海南省地质局(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并于2010年9月正式揭牌。全局下属13家正处级事业单位,内设13个处室,另外,该局还有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11家。全局共有职工2708人(核定编制1556人),其中,在职职工1585人,离退休职工1123人。专业技术人员829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157人。

深化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做好地勘行业管理

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地勘单位转型申报地灾资质的方案地勘单位转型申报地灾资质,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地勘单位转型申报地灾资质,推进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企业化改革。尽快落实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离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地勘单位转型申报地灾资质,解决后顾之忧地勘单位转型申报地灾资质,为改革创造有利条件。通过深化改革,提高国有地勘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地勘单位在矿产勘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国土资源部和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地质勘查行业管理职能,组织制订和落实促进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各类矿产勘查企业健康发展,指导国有地质勘查单位的改革和发展。研究制订矿产勘查行业发展战略和规划,明确矿产勘查行业的发展方向,加强矿产勘查行业管理。完善矿产勘查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指导和促进矿产勘查行业健康发展。建立矿产勘查行业统计分析制度,发布包括矿产勘查在内的地质勘查情况通报,及时为社会提供矿产勘查成果信息服务。加强矿产勘查人员和机构的资质管理。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发挥好行业自律、中介服务等作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甲级资质那里有啊?急急急

获准换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名单 (2010.3)

序号 省份 单位名称

1 北京 中材地质工程勘查研究院

2 北京 北京市地质研究所

3 北京 建研地基基础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4 河北 中勘冶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5 河北 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

6 山西 山西交科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7 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

8 辽宁 辽宁省有色地质局勘查总院

9 辽宁 大连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河南 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1 河南 河南省矿源地质有限公司

12 湖北 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广东 广东省工程勘察院

14 广西 广西地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15 四川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16 四川 成都兴蜀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17 陕西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

授予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单位名单(2007.7)

序号 省份 单位名称

1 北京 北京华源地质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 北京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 北京 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

4 北京 中国京冶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5 河北 地矿邢台地质工程勘察院

6 河北 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大队

7 河北 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8 河北 华北有色工程勘察院

9 河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

10 内蒙 内蒙古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

11 吉林 中国建筑材料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

12 黑龙江 黑龙江省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

13 江苏 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14 浙江 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15 浙江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16 安徽 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17 山东 山东省地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18 湖北 长江三峡勘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

19 湖北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20 湖南 湖南省建设工程勘察院

21 湖南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

22 海南 海南地质综合勘察设计院

23 重庆 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

24 重庆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25 重庆 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

26 重庆 重庆时乐浦地质灾害防治咨询设计事务所

27 重庆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

28 四川 四川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29 贵州 贵州有色地质工程勘察公司

30 云南 西南有色昆明勘测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31 陕西 长安大学工程设计研究院

32 陕西 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33 陕西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西安勘察设计研究院

34 甘肃 甘肃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35 新疆 新疆地质工程勘察院

36 新疆 新疆华光地质勘察总公司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29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0号)、《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31号)地勘单位转型申报地灾资质的规定,国土资源部拟于2010年3月1日至12日受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甲级资质单位申请。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地勘单位转型申报地灾资质

一、申请材料

按照国土资源部令第29号、第30号和第31号三个资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提交相关材料。

二、材料报送时间和地点

申请单位于2010年2月26日前将申报材料报送省级国土资源厅(局)地质环境处。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于2010年3月12日前将初审合格的资质申请材料报送到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

三、资质申请表、报盘软件、电子文档报送要求请在国土资源部门户网站上下载。

网址:http://

四、通信地址

北京阜内大街64号国土资源部政务大厅

邮编:100812

五、联系人及电话

环境司: 胡 杰 (010)66558318

政务大厅:王兆丰 (010)66558748

软件技术:曾建鹰 (010)66558761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地勘资质取消后怎么地质勘查招投标资质

将实行地质勘查信息公示公开。2017年《国务院关于取消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定》公布取消地质勘查资质审批,取消地质勘查资质审批后将实行地质勘查信息公示公开,国土资源部建设全国地质勘查信息公示平台,由地质勘查单位自主填报、定期更新其业绩及勘查活动等情况,向社会公示,为投资人选择地质勘查单位提供服务,同时,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监督。

如何办理地质勘查资质?

根据您所要申请的地质勘查资质等级的不同,需要的技术人员专业及数量均不相同,需要根据申请登记进行人员配备。申请地质勘察资质对于法人股东并没有严格要求,只要能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即可进行注册。地质勘察资质申请需要的人员如下地勘单位转型申报地灾资质

地质勘查资质申请需要人员

办理地质勘查资质需要的材料有:

1、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及电子文档(epk格式)地勘单位转型申报地灾资质

2、企业法人、合伙企业营业执照副本;

3、企业章程或合伙人协议文本;

4、企业法定代表人、合伙人的身份证明;

5、企业负责人、主要技术负责人的身份证明、任职文件、毕业证书、职称证书,主要技术负责人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含相应业绩图签复印件);

6、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执业人员的身份证明及《办理注册人员资格手续承诺书》),其中工程勘察注册执业人员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含相应业绩图签复印件);

7、工程勘察、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明、毕业证书、职称证书,主导专业的非注册人员需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基本情况及业绩表》(含相应业绩图签复印件);

8、工程设计资质标准要求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注册、非注册)与企业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主要页(包括合同双方名称、聘用起止时间、签字盖章、生效日期)、与原聘用单位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的相关证明材料及近一个月的社保证明复印件;其中,对军队或高校从事工程设计的事业编制的主要专业技术人员不需提供社保证明,但需提供所在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的人事证明材料;

9、办公场所证明(属于自有产权的提供产权证复印件;属于租用或借用的,提供出租(借)方产权证及双方租赁合同或借用协议复印件)。

安徽煤田三队立足地勘主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专题调研报告

2007年7月,国土资源部地勘司组织经研院等单位的有关同志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安徽省地勘行业改革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深入安徽煤田第三勘探队进行了重点调研。现就有关情况形成简要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成立于1952年,1998年属地化归属安徽省人民政府管理。全局现有职工5932人,下设8个正县级事业单位。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组建于1965年,位于安徽省宿州市,1998年随省煤田地质局实行属地化管理。全队现有在职职工935人,专业技术人员214人;离退休职工609人。

40多年来,该队共完成煤炭资源勘探工作量约300万米,提交各类地质报告和资料200余件;探明各类煤炭储量及预测储量200亿吨,经该队勘探提交的地质报告已建矿井30多对,在建矿井10余对。

该队内设机构为“一部、一室、三个中心”,即:地质技术部、报告编制室、物探测试中心、矿井测井站、化验测试中心、地质测绘中心。形成了地质报告、设计、测井、测量、化验等一条龙服务、一体化成套技术。拥有先进的地质技术报告编程系统、测量全球定位仪、微机数字测井车等现代化技术设备170台(套)。地质技术由过去单一的对内服务发展到走向市场、面向全国承揽项目,成为全国同行业地质技术服务最完善、最齐全、最具竞争实力的勘查队伍之一。

10多年前,安徽煤田三队随着全国煤田地质系统的战略性调整,地质勘探任务不断压缩,不景气时全队一年仅有两三千米的国家勘探任务,事业费投入缺口越来越大,流动资金亏欠(最低时账上仅有十多万元),仅有的10台老千米钻机多半老化、报废,职工住房难、看病报销难,待岗人员多、时间长,地勘经济十分萧条。面对重重困难,煤田三队自加压力、开拓创新,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逐步探索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特别是近年来实现了持续、跨越式大发展。

近年来,该队地勘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总收入由2000年的4092万元,到2003年突破1.5亿元,2004年突破3亿元,2006年达到3.6亿元。总收入中,地质勘查占30%,矿井建设服务占35%,矿井灾害治理占10%,技术服务占10%,其他占15%。全队资产总额由2000年的6400万元增加到2006年的3.37亿元。

全队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由2000年的8869元,增长到2006年的40427元。

该队先后被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全国煤田地质系统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体育活动先进社区”、“全国经典地质队”、“安徽省十五重大找矿发现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十一五”提出了创建“小康地质队”、“现代化勘探队”、“和谐地质队”的发展目标。

二、改革发展模式

安徽煤田三队改革发展的基本做法是:立足地勘主业,拓展延伸产业,做活多经业。通过一系列大胆的改革措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经济运行机制,从打破专业找煤定式开始,改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模式,改变用人机制,改革分配制度,进行结构调整,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不断壮大延伸业,拓展新型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战略。

在管理体制上,安徽煤田三队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一是法人事业单位的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三勘探队。二是安徽两淮基础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企业法人的市场运作模式。三是安徽华地集团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模式。

在内部管理机制上,根据发展需要,全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别负责、分别核算、确保上缴的“一统三分”管理模式。经营情况实行按季度审计、半年审计、专项审计和年度审计。干部实行年度考核、动态管理聘任制。财务管理发挥三个结算中心的核心管理作用,队财务人员实行计分考核制。项目管理以“八个统一为重点”,实行项目承包报账制、可控成本承包制、钻机米含量承包制。生产资料、设备资产实行队统筹调配制。员工实行劳动合同聘用制。年度经营目标层层签订合同,奖罚兑现,做到责、权、利明确。

在产业结构和队伍结构调整中,三队先后推出了28项改革举措,进行了“六次重要战略转移”,“五次结构调整”,全队现已形成地质勘探、矿井冻结造孔、基础工程、水源勘探、建筑安装、地质报告、矿井服务、多种经营及后勤服务等9个产业的基本格局。施工范围涉及安徽、江苏、河南、山东、天津、内蒙古、山西等全国15个省(区)。安徽煤田三队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配置,不断增强主业实力,壮大延伸业,加快推进多元化发展新格局。由过去单一的地质勘探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多种技术和施工手段的综合性地质勘查单位,同时又是一个跨行业、跨地区、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企业集团,有 9个产业,17个公司,28个经营领域,2个合资公司,2个股份制公司。主要施工领域是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矿井冻结造孔、油田勘探、大口径瓦斯抽放、注浆、注氮,地铁、路桥基础工程、数字测井、岩土工程、大地测绘、化验、机械加工、家具装潢、餐饮服务、计算机开发,市政路网、工民建筑和房地产开发等。目前该队已形成国有、集体、法人、合资、股份、承包租赁等多种经营方式、多种经济形式共存的经营运作模式。

创新体制,重新整合组织结构。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打破传统的机构设置,撤销二级机构。把以前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二、三工区进行撤、并、转,对人员设备和技术力量进行重新整合,成立几大公司,对凡有创收能力的单位和部门下达年度创收指标,奖优罚劣,广开创收渠道。实行队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分别核算、分灶吃饭,确保上缴的“一统三分”管理模式。副队级领导分兼各公司经理,队长与各公司经理签订年度经营承包合同,公司经理与下属厂点签订承包合同,目标层层分解,一级向一级负责。三队还成功地与台商合资成立了春塔基础营造责任有限公司和华春基础营造责任有限公司两个合资企业。由于起点高、定位准,使之在上海、深圳、珠海、南京、天津等大城市得以迅速发展。为了树立市场品牌,使经济增长向规模化、集约化快速发展,增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抗风御险的能力,又组建了“安徽华地集团”。

推进产权多元化,进行股份制改造。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营新模式,成立了2个股份制公司,进一步盘活了资本,激发了活力。抓大放小,放开搞活,走管理效益型之路。一方面从过去的多层分包转向直接承揽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一方面“借船出海”、借力发展,引进30多台外协钻机,扩大经营规模。安徽煤田地质还积极探索包括“劳动者有其股”在内的股份合作制,实现管理层、劳动者、投资者共同持股,以充分调动积极性。

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全方位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三队目前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广泛开展了承揽市政路网,工民建筑和房地产开发等业务,形成了广泛多元的地勘经济新的增长点。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以三队为典型的安徽煤田地质局自2002年以来,连续5年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改革发展显现成效。

表1 安徽煤田地质局2001~2006年经济情况一览表

从煤田三队的发展成效来看,主要体现在:

(1)地勘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煤田三队过去一年提交2~3个勘探报告,现在每年提交30~40个报告。而且报告质量很高,评审通过率达100%。平均开动钻机53台。年钻探工作量平均完成20万米。在地质勘探施工中创造了单机钻效最高突破1000米/月,平均钻效580米/月,矿井冻结造孔创造了单井盘日进尺1460米,单机日进尺364米,单机台月效率3460米等多项全国最高纪录。近5年提交各类矿山勘探报告153件。特别是安徽蒙城邵于庄、赵集已探明煤炭储量79111万吨。

(2)技术竞争能力不断提升。依托技术创新,大力实施科技兴队战略,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与进步,加快现代化勘探队建设步伐。全队现有地质、工程、测量、测井、化验等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4名,占全队职工人数的25%。中高级技术工人500名。先后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00多件,获得煤炭储量200亿吨,完成Ⅰ、Ⅱ、Ⅲ类科研项目50多个,经三队勘探提交的地质报告已建矿井30多对,在建矿井10多对。近年先后施工完成全国冻结法成井50%以上工程量,有单井工程量属全国之最的淮南丁集矿冻结造孔工程,有属亚洲最深、地层最复杂、施工难度最大的山东郭屯井检工程,有淮南超800米深的大口径瓦斯抽放工程,有属亚洲之最的南京新街口地铁站连续墙工程,有“西气东输”黄河顶管工程,有上海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基础工程等一大批有影响的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优良合格率100%,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评价。仅近5年就完成地质报告设计153件,提交各类地质报告29件,获得资源储量347624万吨,提交各类矿山服务型报告153件。特别是在安徽蒙城邵于庄、赵集已探明煤炭储量79111.88万吨,为国家储备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两个探矿权普查成果获省国土资源厅“十五”期间重大找矿发现奖。完成局以上Ⅱ、Ⅲ类科研项目15项,局优秀以上五小创新成果12项;市级“百项创百优”成果多项。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公开发表技术及管理方面的论文30多篇。

(3)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三队总收入每年以跨越式的速度稳步攀升,1993年全队实现经营总收入仅为1783.10万元,“九五”末的2000年全年总收入为4092万元。到2003年突破1.5亿,2004年突破3亿元,2006年3.6亿元,始终保持在全局的领跑地位。近5年开动各类钻机达360台(套),完成施工项目249个,施工钻探工程量达290万米,平均每年开动钻机60台(套),平均每年施工项目40多个。固定资产做到保值、增值,目前资产总值达3.38亿元,是10年前的30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十分强劲。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4)加快融入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努力,三队形成了大批较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加强了与各大型能源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交流,密切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了一个良好和谐的内外发展氛围,市场资源不断增多。用诚信、业绩和实力说话,不断扩大深入合作交流层次。从两淮煤田勘探到陕北石油开发,从北上中俄边境的双鸭山东荣煤矿冻结孔施工,到澳门珠海口岸广场工程;从桩基工程抢滩上海、天津市场到地下连续墙工程叩门广州、深圳……在融入地方经济方面,充分利用地勘单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综合实力,不断扩大与地方政府的交流与合作。目前三队正在进行4亿~5亿元的市政路网建设项目和570亩的旧城改造地产开发项目。

(5)职工收入大幅增长。三队全队在职职工人均年收入由1993年的3733元,增长到2000年的8869元,2006年的40427元。为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生活环境,2005年以来,新建职工住宅楼13栋,5万多平方米,解决和改善了432户职工住宅条件,全队职工的住房面积由原来的人均不足5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25平方米。

四、反映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反映的主要问题有:

(1)安徽煤田三队是一个历史长、人员多的老勘探队,遗留问题多、包袱沉重,面临困难和问题较多。

(2)队伍一直从事地质勘探工作,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品,拥有的唯一成果就是地质报告。现有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经验、设备等主要是地质勘探方面的。目前该队只有2个探矿权,其中1个是合作探矿权。矿产勘查开发产业还难以形成,

(3)地勘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三队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两淮煤田经过数十年勘探,资源勘探工作基本结束,而两大矿务局都有自己的勘探队伍,补充勘探的市场很小,煤田地质勘探难以形成地质队的主导产业。其他产业由于受专业、人才的限制,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在地质灾害评估、环境评估等方面,由于资质、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多方面限制,也难以形成产业。

(4)三队在地勘延伸业及相关产业进行了拓展努力,在冻结造孔、大口径钻孔施工及煤层气勘探成孔方面有技术优势。但因资质及地方保护、行业保护等方面的限制,难以把自身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5)地勘工作外部环境有待改善。一是勘探市场有待规范,一些个体经营者参与勘探市场,形成恶性竞争,威胁到正规勘探队伍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勘探施工外部环境差,一个地质钻孔青苗补偿动则几万,多则十几万元,勘探成本大大提高,有的勘探工程形成零利润或负利润。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在安徽煤田三队及其他地勘单位调研,形成以下几点结论和建议。

(一)当前地勘经济快速发展受惠于各种有利的机遇条件

可以说地勘单位能够取得今天的经济较快发展,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时”就是市场机遇,整个经济增长的良好大环境的拉动,2002年以来矿业市场的繁荣复苏,资源瓶颈引发的国家对资源战略的重视,给地勘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遇。“地利”指区域资源等自然条件,无论是勘查开发一体化还是别的产业,都需要有相应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和”指的是政策环境、政府支持、人文环境等,属地化后地勘单位加快融入地方经济,这是地勘经济近几年能够实现较快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地勘单位要突出自身的技术优势

安徽煤田三队自我总结这几年的快速发展的实践,认为地勘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勘探技术优势。通过技术创新应用,创造了地质勘探单机钻效突破1200米/月,平均钻效580米/月,矿井冻结造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单机最高钻效由2300米提高到4370米,创造了多项全国纪录。因此,近几年能够在众多竞争队伍中脱颖而出,做大做强,做出声誉。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核心纠偏技术,如果没有钻效工艺的支撑,就不可能有一批稳固的战略合作伙伴单位,不可能完成一大批有影响的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不可能创造一大批全国优质工程。从2002年开始,市场有机遇,煤田三队及时抓住了机遇,加快了发展。这主要也得益于煤田三队一直重视抓技术队伍建设,保证了队伍不散、技术不散,否则也难以抓住市场机遇。勘查资质等技术资质是地勘单位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资质升级是实现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绿色通行证。2006年安徽煤田地质局两淮建设公司获得了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极大地提高了安徽煤田地质参与工程招投标的竞争力。调研中地勘单位也希望能够对于国有地勘单位在资质申报、审批方面给予优惠支持政策。

(三)通过加强与矿山企业合作形成稳定的产业

近几年,煤田三队积极探索如何与煤田矿业集团形成战略合作关系,开展建井服务等技术支持,形成稳定的产业链。与矿山企业建立互利合作关系,加快危机矿山、现有油气田和资源枯竭城市接替资源勘查,大力推进深部勘探和外围找矿工作。开展共伴生矿产和尾矿的综合评价、勘查和利用。做好矿山关闭和复垦阶段的地质工作。安徽省煤田地质局分别与省内淮南、淮北、皖北、新集四大煤炭企业集团签署了有关接续矿区开发建设合作协议,形成了稳定的商业性地质工作,也为地勘单位实现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途径。

(四)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积极融入地方求发展

安徽煤田地质局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政策,集融资、投资、项目建设与政府特许、政府采购等行为于一体,切实做好BT项目建设开发,在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足的问题的同时,较好地体现了资本、技术、管理、市场以及政策等资源的有效组合,收到良好的回报。2006年以来共签订BT类开发项目9个,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0亿元。地勘单位结构调整,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把内部调整与外部合作结合起来,把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地勘单位改革发展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五)依法运作矿业权实现跨越式发展

矿权运作是实现地勘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安徽煤田地质局通过资料二次开发,对具有找矿潜力的区块积极进行矿业权登记,并投入进行风险勘查。“十五”期间,安徽煤田地质局实现五个区块的探矿权转让,合同转让价款累计达16.8亿元,实际回收资金达10亿元。部分价款以参股等形式与矿山企业进行合作。矿权运作为安徽煤田地质局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基础,也为安徽煤田地质局的整体搬迁提供了经济基础。

(六)行业主管部门要与地勘单位共同建立和维护规范的地勘市场

这几年形势的发展变化,使传统地勘单位的含义发生了深刻变化。各地勘单位的发展不平衡,有的发展较快,有的还面临不少困难。需要根据各省地勘单位发展变化的实际,实行分类指导,以促进地勘单位更好更快地发展。迫切需要通过设置合理的市场门槛,取缔不具备勘探资质的队伍。制定指导价格,规范地勘招投标市场,保护具备勘查资质单位的合法权益。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探索对地勘单位领导班子进行考核兑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地勘单位反映,各省统筹改革的力度不一样,迫切需要出台一个行业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有的地勘单位建议,国土资源部门作为地勘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联系协调,为地勘单位多方面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搭建平台,必要时可将地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以主管部门的名义上报政府。

(200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