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 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在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在市委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一】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就近年来我市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有关情况,做好当前和今后几年的城市工作,我先讲几点意见。一会儿,徐光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工作,始终把这一工作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进行谋划和推动,初步探索形成了符合周口实际和发展阶段的城镇化思路,有力推进了全市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据测算,目前,全市经济总量的65%左右在城镇产出,投资的90%左右在城镇发生,消费的81%左右在城镇实现。可以说,城市已经成为全市集聚人口、资源、要素、产业的最大平台,成为周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场。
总结 近年来全市城市工作取得的成绩,可以概括为“发展定位愈加清晰,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四句话。发展定位愈加清晰。就是说我们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定位更加明确坚定。我们在不断推进城市工作和城镇化进程中,按照河南省发展规划对周口的定位,认真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并科学确立了“一极两区三中心”的城市发展定位,完成了《周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30)》编制成果,为周口今后城市发展确定了“成长坐标”,提供了科学的引领导向。体系建设日臻完善。就是说我们已经初步建设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镇化体系。我们明确了“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了中心城区、县城、重点镇和一般乡镇三级城镇体系,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纽带,城镇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发展活力稳步提高。20**年,全市包括中心城区在内的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464.8平方公里,城镇常住人口378.7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7.8%。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就是说我们城镇的产业、人口、资源等综合承载能力有了很大增强。近些年,我们坚持把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放在城市发展的重要位置,全市城市交通、能源、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教育 、卫生、 文化 、体育等公共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295.3公里,供水管道长度1764.3公里,排水管道长度2103.5公里,公园绿地面积1324.4公顷;全市正式投入运行污水处理厂16座、日处理污水55.5万吨,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9个,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5%和89%。各县、市按照组团城市、支撑城市的定位,结合自身实际,以不同的抓手推动了城区的快速发展,各县城呈现出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中心城区发展明显加快,市文化艺术中心、市体育中心、市行政中心、周口公园、和谐公园等项目相继建成,华耀城、碧桂园、沙颍河生态建设等初具规模,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扎实推进,一座产业基础持续壮大、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形象面貌越来越好、生态环境更加优良的宜居宜业中等城市,正在稳步崛起。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就是说我们推进城镇化、加快城市发展的体制机制正在不断完善。近年来,我们落实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切实做到“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不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激励机制,加快推进“三个一批人”城镇化;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稳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采取从BT模式到现在推行的PPP模式等多种方式,化解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难题。认真落实网格化、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中心城区建立了城市管理委员会统筹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机制。中心城区、各县城以及一些重点镇,以创建文明城、卫生城、园林城等为抓手,分别找到了提升自身城市管理质量的办法和途径,形成了一批切实可行的制度和机制,城市管理的水平持续提升。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城市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为“三个亟待改变”。一是城镇化发展水平偏低的现状亟待改变。20**年底,全市城镇化率为37.8%,分别低于全国18.3个百分点(全国56.1%),全省8.8个百分点(河南省46.6%)。与黄淮四市加南阳进行比较,我们分别低于商丘(46.8%)9个百分点、低于信阳(42.7%)4.9个百分点、低于南阳(42.1%)4.3个百分点、低于驻马店(39%)1.2个百分点。可以说,我市是全省城镇化水平最低的城市,这个现状亟待改变。二是中心城区支撑带动能力较弱的现状亟待改变。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80平方公里,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居于靠后位置,这与我们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5位和千万人口的大市地位极不相称。同时,与其他省辖市,尤其是先进省辖市相比,我市中心城区的产业集聚度低、综合经济实力不强,棚户区、城中村数量较多,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没有优势,城市的吸纳、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龙头作用不明显。三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不高的现状亟待改变。当前,我们的城市规划存在着前瞻性、科学性和执行严肃性不够的问题,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规划、交通规划等缺乏有机衔接。规划执行不严,变更规划、违反规划等现象时有发生。城市建设中重地上轻地下,重外延轻内涵,重开发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能力欠缺。城市设计十分薄弱,建筑缺乏周口本地特色,千城一面、千街一面、千楼一面,建筑风格、色彩、形状、天际线等缺乏设计管理。规划执法不严,未批先建,违章建筑、私搭乱建行为大量存在。城市管理相对滞后,城市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严重不足,城市管理的能力与城市发展、群众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拿出针对性的 措施 ,认真加以解决。
为切实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工作,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针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关键环节,组织有关部门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结合《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我强调几点意见,具体讲就是要做到“五个坚持,五个着力”。
第一,坚持规划引领,着力维护城市规划权威性。规划是城市建设之本,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多次强调,规划科学是最大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忌讳。因此,必须更加注重规划先行,强化规划的布局、调控、引领和约束作用。要高起点完善规划体系。重点是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编制城市各层次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依法推进《周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30)》的评审、报批和实施;结合总体规划修编成果,坚持“多规合一”,深化完善中心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编制工作,加快城市市政设施规划、民生专项规划、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力度。市、县两级规划部门要积极对接,按照“一中心四组团五支撑”的发展格局,切实做好城市总体规划的新编、修编、衔接等工作。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各县市区要抢抓全省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的难得机遇,坚持规划先行,积极推进县城提质扩容发展;学习借鉴外地特色小镇规划建设 经验 ,规划布局一批周口特色小镇。要全面推行城市设计。按照省里要求,从今年起全省将全面推行城市设计工作,争取三至五年实现城市设计全覆盖。市规划部门要结合上级精神,切实做好城市设计工作,塑造城市特色风貌。按照城市设计要求,全面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提高建筑设计水平,塑造彰显周口地域特色和时代风貌的建筑“亮点”。要强化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严格执行规划委员会制度,坚决维护规划的法律刚性,持续加大对规划的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坚决避免规划决策中个人意志,杜绝随意变更规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省要在三年左右时间内对城市建成区的违法建设进行全面清理拆除。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坚决做好存量“两违”清除工作,遏制新增违法建设。这项工作任务很重,希望各县市区,尤其是中心城区四个区要正视困难,扛牢责任,确保完成任务,共同营造城市建设发展的良好秩序。
第二,坚持项目带动,着力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市正处于城市发展提速和质量提升的关键时期,推进城市加快发展,必须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投入力度,补齐短板,夯实基础,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扩容提质。要加快项目推进力度。今年,全市确定的以“双十五”和中心城区“四个一批”为核心的226个市级重点项目,很多都是城市基础设施工程,今年的《政府 工作 报告 》中,我们又对中心城区城市建设项目进行了具体明确,这些项目我不再具体讲。各责任单位要想方设法加快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要力争多上项目。今年,省政府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即: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整治、公厕建设、供水水质提升、供暖、道路交通畅通、燃气延伸、综合管廊建设。国家住建部也准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个全国中心城市、一百个区域中心城市、一千个地区性中心城市、一万个重点镇),要积极组织申报,争取中心城区和一些县城、重点镇进入试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对接,争取更多项目、资金、试点落户周口。比如,海绵城市建设,目前鹤壁是全国试点城市,省政府今年将选择部分市、县开展省级试点工作。比如,周口中心城区水系丰富,具有建设海绵城市的良好条件,正在推进生态水系规划建设,能够充分用好海绵城市理念,我们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其他几项重大工程领域,我们也要积极行动,充分抓住当前融资成本低的机遇,争取PPP等各类项目资金,力争到2020年完成省定目标任务。要切实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和质量。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像我们一些城区道路,前建后坏,市民百姓对此意见很大。今后的城市建设,特别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建筑质量,严格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明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五方主体责任,全面推行工程质量 承诺书 和永久性标示牌制度,无论什么时候发生质量问题,都要严格追究相关主体的责任。加大行政监管力度,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工程质量属地管理责任,将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纳入统一监管,把好质量安全关,把我们的每一个项目都建成放心工程、百年工程。
第三,坚持完善功能,着力增强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公共服务关系民生福祉,要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就必须加快完善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要健全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医疗设施建设,中心城区重点抓好市中心医院东区分院和市中医院东区分院建设,各县市区都要结合各自实际,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建立功能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加快教育设施建设,以构建周口“大教育”为抓手,科学修订城市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持之以恒推进城区资源合理配置,完善社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设施,逐步缓解“大班额”“入学难”问题。加快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和科技科普服务基础设施,推动既有社区和新建居住区按标准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力争到2020年,各县市区体育场所和设施实现标准化配置,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合理布局超市、菜市场、便利店等商业网点,方便居民生活,让我们的市民群众在城市里生活得更舒适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同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要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坚持以政府为主保障困难群体基本住房需求,以市场为主满足居民多层次住房需求,大力推进城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努力改善城镇居民居住条件。中心城区重点加快西城棚户区改造、东成棚户区改造、迎宾馆后三连坑周边棚户区改造、军分区报社周边棚户区改造、关帝庙周边棚户区改造、火车站东边棚户区改造、高铁站控制性片区改造、新区中轴线片区村庄搬迁安置、开发区周边片区改造、港区城乡一体化片区改造等“十大片区”的升级改造,提高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完善功能,美化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现代化程度。各县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大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改造任务。加快建立购租并举住房制度,提高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率,促进房地产去库存,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大力实施蓝天工程,强化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更加严格的施工扬尘污染防治措施,加强机动车污染控制,推进清洁能源利用,尽最大努力减少重污染空气对群众的影响。加强水生态保护,以中心城区沙颍河综合治理为重点,打造滨水生态工程;加大黑臭水体治理力度,中心城区重点实施洼冲沟、流沙河、幸福河、贾东干渠、运粮河、交通干渠、杨脑干渠七条水系生态建设;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提高城市污水收集处理能力,力争到2020年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市县城区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和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加大垃圾无害化综合处理力度,着力解决垃圾围城问题。强力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第四,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强调,城市的核心是人,关键是“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12个字,城市工作做得好不好,城市管理和服务状况是重要的评判标准。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数字城管、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现代化水平。中心城区要坚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体制框架,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争取在城市管理方面走在全市前列,为各县市立标杆、树榜样。各县市要深入实施县级城市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下大力气治理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等城市顽疾。要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契机,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创建成果,以长效的领导机制作保障,以长效的测评机制强动力,以长效的共建机制聚合力,以长效的管理机制打基础,让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让我们的管理效果经得起上级的严格检查,经得起历史的长久检验,经得起人民的全面检阅。要加快推进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落实以居住证制度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进一步突出以产业为基、就业为本,强化住房、学校牵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社会保障、农民权益保障,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新进城落户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就学等方面享受与原城镇居民同等待遇。要强化城市安全管理。城市安全无小事。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积极主动排查整治本地、本行业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提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安全设施建设标准,加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和设施管理,全面提升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大力传承培育城市文化。以文化引领城市规划建设,发挥文化大市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周口丰富的易经文化、根祖文化、道家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等 传统文化 资源,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市政设施、公园绿地、道路交通等城市发展构架中,突出文化内涵,注重文化融入,彰显地域特色,提升城市品质。加大周口“开放、文明、创新、崛起”城市精神和市花、市树、市标、市歌的宣传力度,引导和促进周口市民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社会风尚。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着力完善城市工作体制机制。做好城市工作,体制机制是保障。因此,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完善城市工作体制机制,为周口城市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强大动力。要完善城市依法依规治理机制。充分利用地方立法权,加强调查研究,健全完善一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切实管用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确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行政决策法定程序,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纳入重大决策程序,坚决打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快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确保今年市、县两级城市管理部门基本完成全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公布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市城市管理执法体制基本理顺,机构和队伍建设明显加强。全面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快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城市管理执法等城市管理相关职能整合,推进执法重心下移和执法事项属地化管理,实现管理执法机构综合设置。探索城市社会化管理机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管理和运营。要完善投融资机制。全面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根据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项目不同特点,灵活选择合作模式,完善价格调整机制和政府补贴、监管机制,争取更多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落地实施。用好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抓住机遇,千方百计争取更多基金支持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我们是农业地区,城市意识、城市文化涵养不够,真懂城市的人不多,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方面的人才短缺,要特别注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使用。积极把城市工作纳入干部培训规划,重点加强对地方党政负责人进行城市规划、建设、 管理知识 培训,培养一批真正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提高领导城市工作的能力。大力开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业务素质、文明执法培训,全面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为做好城市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志们,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以中央、省委城市工作工作会议精神,特别是以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城市发展目标,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城市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实现周口崛起、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
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为了贯彻党的工作精神,福建省开展了“多规合一”的工作。在开展工作前,必须要准备好 工作方案计划表 ,如何正确书写工作方案?请参考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工作方案 !
漳州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实施方案【1】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福建省委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根据《福建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通知》(闽政办〔20**〕6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央新型城镇化战略部署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省委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及我市“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目标定位,立足于有效统筹城乡空间资源配置,优化城乡空间功能布局,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实现规划内容、信息平台、协调机制和行政审批管理等方面相互协调、有机衔接,促进节约集约用地,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强化空间管控能力,保障规划有效实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真正实现“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工作目标
1.划定管控边界,明确发展与保护空间。通过“多规合一”,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明确一定时期内合理的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
2.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空间布局。通过图斑对照、规划整合和技术处理,消除规划差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形成“山、水、城”融为一体的理想空间格局。
3.盘活存量用地,高效配置土地资源。梳理批而未供用地,明确纳入建设用地控制线的数量和布局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加快供地;按照规划管控要求,调出位于生态控制线范围内的已收储农转用和国有建设用地,安排腾挪给其他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4.完善民生配置,保障建设项目落地。通过“多规合一”,保障建设项目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项目,强化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配置,保障民生发展需求。
5.优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行政效能。配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多规合一”工作成果为基础,建立“多规合一”的信息协同平台,变部门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
6.完善基础设施,保障信息平台运行。结合数字漳州建设,完善信息技术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三、重点内容
1.试点范围与期限。漳州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范围以政府批准实施的《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30)》为依据,分为规划区(都市区)和中心城区两个层面,规划区范围包括芗城区、龙文区,漳州台商投资区,龙海市全部行政区域,南靖靖城镇,华安丰山镇,长泰武安镇、古农农场,漳浦马坪镇、佛昙镇、前亭镇三镇及长桥镇、官浔镇局部地区,总面积236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范围包括芗城区、龙文区、圆山新城、台商投资区,总面积约686平方公里(试点范围详见附图)。结合“十三五”规划工作部署于20**年启动试点工作,其中台商投资区作为先行区,率先启动“多规合一”并开展总体城市设计工作。2017年12月,中心城区完成试点和成果对接工作,并形成统一的平台及系统。2018年,中心城区正式实施应用“多规合一”成果。
2.主要对象与任务。以政府批准实施的《漳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30)》为基础,整合形成《漳州“富美漳州”战略规划》,在征求各部门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作为漳州市“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基础性文本。
规划区层面:一是综合统筹规划区城镇空间布局,以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协调指导各城镇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形成规划布局一张图,其中龙海市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开展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并将规划成果纳入厦门港南岸新城。二是以“十三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促进区内产业布局、城乡规划布局、重点功能区布局、土地利用规划布局的协同。三是强化区内道路交通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综合防灾设施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四是突出区内生态敏感资源(水源涵养及保护区、湿地保护区、自然与人文保护区、海洋生态保护区等)协同保护。
中心城区层面:一是编制“一张蓝图”,即“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总图,按照“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目标定位,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为基础,协调农业、林业、水利、住建、交通等部门规划,梳理各类规划差异矛盾,在一张底图上共同划定各类控制线,形成无缝对接的“一张蓝图”。二是建立“一个平台”,即多部门统一的空间规划信息管理协同平台,统一各部门的空间坐标体系、数据标准、系统接口标准,通过政务网络对接建立业务协同平台,实现部门间信息的共享和审批信息的实时联动,为政府决策和部门管理提供即时、全面的信息和依据。三是优化“一张表格”,即形成统一的建设项目申报和审批表,作为“一张蓝图”和“一个平台”的应用拓展,在启动审批制度改革之后,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精简审批材料、压缩审批时限,实现建设项目申报和审批方式的新转变。四是建立“一套机制”,即改革建立一套保障“多规合一”实施应用的体制机制,包括政策支撑和规范指引的运行机制、项目生成机制等,为“一张表格”审批提速创造条件。
四、进度安排
20**年6月至2017年底,完成“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和配套机制改革;2018年,中心城区“多规合一”成果正式实施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年6月至9月)。9月底前,确定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确定规划编制单位,签订委托合同,市直相关部门按照工作要求准备基础资料。
(二)规划编制阶段(20**年10月至20**年12月)。20**年10月至12月,规划、发改、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完善部门规划管理成果;20**年1月至6月,完成“一张蓝图”规划编制初步成果,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并向工作领导小组汇报;20**年7月,启动信息平台建设;20**年12月之前,完成“一张蓝图”规划编制正式成果和信息平台建设基础工作。
(三)配套完善阶段(2017年)。2017年1月至4月, 调试检验信息平台,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向工作领导小组汇报,2017年5月,正式确立“一个平台”;2017年6月至9月,市规划局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优化现有的建设项目申报与审批表格,形成“一张表格”,一次性完成整改告知单,包括申报材料、图纸、时限、流程等;2017年10月至12月,改革现有的项目申报与审批制度,建立一套保障“多规合一”应用的协调、监督、运行、更新机制。
(四)应用提升阶段(2018年)。2018年,中心城区“多规合一”成果正式应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和提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和模式。
五、责任分工
市“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按照本方案确定的责任分工,落实责任。
1.市规划局:牵头“多规合一”试点工作。开展城乡规划修编;组织开展“多规合一”规划编制工作;负责“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的动态维护;配合市国土资源局进行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审核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城镇增长边界控制线的划定,负责“多规合一”信息平台的建设。
2.市发改委:牵头编制“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加强与相关规划的衔接;牵头建立“多规合一”项目库及管理系统;牵头做好涉及产业、项目等政策措施的制定;负责对“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成果中涉及产业发展、建设项目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审核;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划定产业区块控制线。
3.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修编土地利用规划;负责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转换;负责提供“多规合一”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地理数据;会同市规划局进行差异图斑调整;明确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及划定方案,会同市规划局审核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城镇增长边界控制线的划定。
4.市环保局:负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修编,加强与其他规划的协调,分析自然生态敏感性、生态资源承载力,审查生态控制线的`划定,制定生态控制线的管控规则,参与产业区块控制线划定方案的审查,并提供与“多规合一”相关的基础资料。
5.市财政局:负责统筹解决“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年度维护完善及其他相关工作经费的保障。
6.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审改办:负责行政审批流程优化调整,相关审批部门的业务协调。负责“多规合一”项目申报、申报材料整合和审批表的改革制定工作;负责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7.市农业局(农办):负责修编农业发展规划,负责提供农田改造和保护、基本农田以及有关生态空间的规划资料,会同环保局审查生态控制线的划定。
8.市林业局:负责修编林业用地规划;负责提供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流域森林生态系统方面的资料;负责除城市规划区外古树名木统计整理;负责各类林地保护范围的划定。
9.市水利局:负责外江水系蓝线、水利设施规划编制,会同市规划局提出蓝线控制要求和水利设施用地需求。
10.市住建局:参与审查城市道路、市政管线等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方案,参与审查建设用地增长边界控制线、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线、生态控制线、内河水系蓝线以及产业区块控制线的划定,并提供与“多规合一”相关的基础资料。
11.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交通规划的编制,会同市铁办、厦门港漳州分局提出公共交通、铁路、公路、航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审查铁路、公路等交通廊道控制线划定方案,并提供与“多规合一”相关的基础资料。
12.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编制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并提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划定海域生态功能红线成果等与“多规合一”有关的资料。
13.国网漳州供电公司:负责供电设施规划编制,提出供电线路走向、防护距离要求、供电设施布局及用地需求。
14.数字漳州建设办公室:结合数字漳州建设工程,负责完善信息技术队伍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多规合一”信息平台运行的软硬件环境。
六、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多规合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多规合一”工作统一的组织领导和决策部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市规划局,负责“多规合一”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对现有各类规划成果数据进行清理和法定化,根据需要调整或修编部门规划,落实“多规合一”的管控要求。调用信息平台的管控数据和检测功能进行控制线管控,通过各自的工作库向信息平台提供本部门的规划数据和审批数据,实现部门信息联动。
(三)完善制度配套。依托信息平台,完善建设项目申报和审批系统,建立“一张表格”申报和审批模式,压缩审批时限,提升审批效率。将生态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纳入管理机制,建立部门业务联动制度、监控考核制度、动态更新维护制度,优化建设项目审批制度。
(四)落实经费保障。“多规合一”规划编制、信息平台建设及其他相关工作经费约需1800万元,纳入市政府财政年度预算,分三年支付。建设信息化技术队伍,保障信息平台运行和维护经费。
广西出台“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2】
日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正式印发《广西开展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明确“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主要措施、任务分工、时间要求等。
广西“多规合一”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打造全国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全国推进“多规合一”先行先试。自治区政府要求于20**年6月底前,研究提出广西开展国家“多规合一”改革总体思路和对策建议,将试点方案、专题研究、“一区三县”试点空间规划总图、空间规划基础信息技术规程和平台等系列成果汇总,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为加强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自治区主席陈武担任组长。
按照试点工作责任分工,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局主要负责研究制定空间规划基础信息平台技术规程,为试点市、县划定各类空间和边界线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负责“统一的信息系统技术支撑”、“三类空间和城镇、农田、生态、林业等边界红线的划定”等重大课题研究。
广西是全国4个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省份之一。3月上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三方签署《广西省级空间性规划“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推进合作协议》。目前,试点工作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的指导帮助下顺利推进,预计将于6月底前如期提交相关成果。
城市不断提高是什么理念
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升理念
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
2月28日下午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市委书记张宝伟主持召开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汇报会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听取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情况汇报。他强调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要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升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稳步有序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各项工作,切实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绥化未来发展攒足后劲、积蓄动力。

市领导赵励军、徐利刃、于雷、郭建民、吴永久、单伟红、陈岩出席会议,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市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作工作汇报。
张宝伟指出,城市是经济发展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的主要载体,规划建设管理好城市事关民生福祉。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突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规划建设管理中心城区,不断将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功能完善、清新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张宝伟强调,要坚持高起点规划城市发展,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城市能级。要符合实际,深入研究,按照谁主管谁编制要求,制定符合绥化实际的规划编制。要通盘考虑,尊重规律,完善明确规划编制工作任务,借助外脑外智,加大对各县(市、区)指导,确保规划编制符合实际。要按照规划编制实施,坚决避免规划跟着建设走,依法依规抓紧推进,保证科学论证贯穿规划编制全过程,确保规划编制为我所用。要从严从实从细加强规划审批审查,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强化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后备人才培训力度,提升工作能力,培养更多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要加强规划执法监督,严格执法,严格管理,发挥执法监督作用。要系统思考,科学谋划,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做好分区规划和专项规划,对城市的产业布局、风貌特色、发展定位进行认真细致研究,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张宝伟强调,要坚持高标准建设城市,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严格规划审查、建设审批,对重要小区控详、单体建筑建设等,认真审查把关。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设计、施工、监理、验收方面坚持高标准,为末来留下城市的美好记忆。要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对道路破损、城市“飞线”、老旧变压器、道路标识牌不清晰、斑马线不规范等现象进行治理,不断改变提升、完善城市功能,切实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张宝伟强调,要坚持高效能管理城市,切实做到精而又精,细而又细。坚持以人本化、精细化、数字化、制度化、法治化思维管理城市,不断提高城市品位。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调动城市管理积极性,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良好氛围。要压实落靠责任,加大监督检查巡查力度,加快对城市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加强对噪音、粉尘等污染治理,教育引导群众爱护保护城市环境,助力文明城市创建。要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强化施工过程监管,保证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要严把验收关,研究探索房地产企业预售管理新机制,加强对建筑企业支持和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在新工艺、新材料使用上闯出新路。要关心爱护城市管理者,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市直相关部门、部分驻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高分求“刘雪荣市长7月6号在红安小城镇建设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
吴 美 景 同 志
在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29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天召开全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主要任务是贯彻黄冈市罗田城镇建设现场会精神,部署安排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我市学习贯彻新的《城乡规划法》工作,进一步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任务,落实措施,抓好我市2008年小城镇建设工作的启步,动员全市上下掀起新一轮小城镇建设高潮。刚才,大家参观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了梅川、花桥建设现场,梅川、花桥分别介绍了小城镇建设的经验,跃先同志就《城乡规划发》进行了宣讲。等会儿,张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按照张书记讲话精神抓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责任感
今年以来,各镇处紧紧围绕 “建设湖北综合实力强市”的奋斗目标,通过艰苦努力,小城镇建设迈出了新步伐。一是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有序进行。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5个镇完成了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任务,39个中心村中绝大多数已经完成了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了一些市政道路、供排水、园林绿化、环卫等专业规划的编制。二是小城镇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市小城镇完成建设总投资4500万元,新开(竣)工基础设施项目77个,提高了城镇综合功能和城镇品位。三是坚持产业兴镇,发展后劲增强。大部分镇处根据实际,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推进了产业聚集,盘活了存量资产,加快了地方发展。四是镇容镇貌明显改观。部分镇处借鉴了城区“门前四包”管理经验,加大了对镇容镇貌的整治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五是通村公路建设蓬勃开展。2007年全市“村村通”公路完成了100多公里,极大的方便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农民群众反映较好。六是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成效。各地各村结合实际加强了村庄环境的整治活动,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改观。
特别是梅川、花桥两个镇小城镇建设成效比较显著,值得大家学习。梅川镇的特点就是在发展小城镇建设中促进产业发展。他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把城镇功能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着力解决“城镇怎么建”的问题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充分运用市场融资搞建设,努力解决城镇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积极创新城镇管理机制,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狠抓落实,充分保障人力、物力、财力,激发机构活力,形成了人性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监督、专业化执法的管理方式,全力解决“工作谁来抓”的问题。花桥镇的作法是:以经济发展带动城镇建设,他们利用其区位、交通、产业优势,打造小五金、纺织服装、粮食加工三大特色产业,建立了三个工业园区。此举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使三大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而且带动了花桥镇的城镇建设,使改造老街,建设新街,拉开小城镇建设框架的构想得到了实施。
今年以来,全市的小城镇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的小城镇建设还只是在低层面上的简单运作,与上级要求相比,与全省和黄冈市的小城镇发展态势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愿望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认识不够统一。时至今日,我们仍有少数领导同志对小城镇建设缺乏正确认识,思想模糊,心态各异,“唱高调”、“唱低调”的都有,盲目自满、畏难厌战、消极应付的情绪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发展不够平衡。重点镇和中心村建设比一般镇村推进得快,有少数建制镇至今还没有一条象样的街道;三是特色不够明显。规划低起点,建设低水平,管理低品位,已成为我市小城镇建设的三大困扰;四是筹资不够有力。用市场办法筹资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以致造成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极大地制约了全市小城镇建设进程。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并逐步解决。
同时,我们还必须深刻的认识到,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加快小城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推动城乡结构调整,扩大需求,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三个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载体,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第三次产业向中西部的大转移,全国各地特别是中西部根据新形势的要求,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小城镇建设热潮,周边县市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态势咄咄逼人。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有站在顺应时代潮流,从努力建设湖北经济强市的高度,强化城镇意识、建设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小城镇建设责任感,集中精力抓建设,一门心思求发展,全力推进我市城镇化进程。
二、明确目标,科学把握我市小城镇建设进程
2007年10月27日,黄冈市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在罗田召开。黄冈市副市长杨智主持会议并就做好有关工作提了要求。市长刘雪荣作了重要讲话,各县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城建领导、建设局长、黄冈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人员参观了罗田县城镇建设现场。罗田县和我市在会上介绍了城镇建设经验。我市梅川镇等在会上作了书面经验交流。刘雪荣市长强调,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促进黄冈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会上黄冈市政府以黄政发[2007]51号文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确定了黄冈市2010年前各建制镇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黄冈市建制镇供水普及率达到90%;绿化覆盖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6平方米;污水处理率20%;垃圾处理率40%。我市市委、市政府对小城镇建设高度重视,市政府2006年以武政发[2006]6号文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为我市今后一段时间内小城镇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对我市小城镇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两个《意见》就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小城镇建设的方向和目标。为完成两个《意见》中各项任务,我这里着重要讲五句话:即规划指导、产业支撑、基础先行、多方融资、强化管理。
(一)规划指导:建设小城镇,一定要把规划放在首位。规规划是特色,是形象,也是生产力。规划不好,建设就是乱建,甚至今天建,明天拆,就会留下很大遗憾,就会带来很大浪费。目前,新一轮小城镇规划修编正在进行,指导好小城镇规划编制是建设系统的责任,落实编制好小城镇规划是各镇处政府的责任,责任要明确,任务要完成。
我市小城镇规划编制和执行工作目前欠任务较多,为达到规划指导建设目的,一是要宣传好新的《城乡规划法》。各地要在《城乡规划法》施行前后集中开展宣传月(周)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互联网,以及街头巷尾标语牌、宣传栏、宣传单、公众问答等多种宣传方式,重点宣传城乡规划公开政策属性、规划行政许可及修改程序、规划公开与公众参与、规划实施监督与法律责任等,广泛营造全社会学法守法氛围,努力提高广大公民城乡规划法律意识。二是执行好《城乡规划法》。2008年元月1日新的《城乡规划法》就要开始实施了,我们要结合新法的学习贯彻,对现行城乡规划成果进行评估,对不符合《城乡规划法》要求的规划成果提出处理意见;对正在编制的规划抓紧时间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尤其是要对拟准备报批的城乡规划项目,如建设用地范围、用地性质、基础设施等强制性内容进行审查。三是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倒计时硬逼规划修编任务完成。除梅川、花桥、龙坪、石佛寺外,各镇处要在2008年年底,务必想方设法完成总体规划修编。除39个中心村已经完成任务外,我市有近300个村还没有编制规划,各地也要按5年完成任务的目标倒计时编出完成任务计划表,确保每个村都有一个能够符合本村实际能够指导建设的中心村建设规划;四是要严格切实管好规划。规划确定了要认真地执行,加强监督管理,不能束之高阁。要做到“镇长管规划”,绝对不能搞长官意志,村镇建设的所有项目,都必须严格按照经批准的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建设,并严格执行“一书两证”、“一书一证”制度。条件较好的地方,要建立规划公示制度,切实提高规划执行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要建立城镇规划稽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重要规划的报告、备案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
(二)产业支撑:产业发展是小城镇具备活力的关键所在。小城镇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如果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足够的非农产业就业岗位的提供,小城镇的发展就会失去根据,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没有生命力,小城镇也只能是一座空壳。产业壮大,小城镇兴旺;产业萎缩,小城镇衰败。这是现实,也是规律。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指出,小城镇是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不是人为的产物,要求我们在发展小城镇的过程中,从实际出发,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把产业发展作为小城镇建设的着力点,把发展小城镇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大作产业兴镇的文章。工业基础好的镇,搞好工业小区建设,推动招商引资,把村镇建设与发展工业结合起来,培育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
(三)基础先行:各镇处要按照“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要求,重点抓好镇处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抓好道路交通建设。各镇处要抓好进出小城镇的主干线、小城镇内部的联接线建设,已经破损联接线要尽快修复,确保内通畅、外循环的道路骨架完全拉开、拉通。这方面花桥镇已经先行了一步,值得借鉴。二是要同步抓好功能配套建设。要按照地下地上一起建的原则,完善供排水、人行道、环卫、停车站亭、绿化、电力、通信、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的功能配套,要象梅川镇扩建振兴大道南端那样,拉开一条路,增强一片小城镇功能,任何工程要建就要配套设施同步到位,残缺不全的建设不如不搞。条件成熟的中心村要抓好道路、供排水、电话、闭路电视、医疗所、小商店、饮食店、幼儿园、公厕等公共设施配套建设,从根本上改造农村面貌,提高村庄建设水平。三是要抓好示范街建设。示范街是小城镇建设的缩影,要通过示范街建设,真正体现出小城镇健康文明的精神风貌和优美舒适的环境空间。规模较大的镇处要确定一条街为示范街,要从示范街设施配套入手,着力抓好两侧立面造型、包装、空间管线整改和交通经营秩序整治,使示范街尽快达到洁、绿、亮、美、特的标准,真正成为规范化的文明示范街。四是要抓好小区和绿化建设。目前,条件较好的镇处要抓住今冬明春有利时机,全力抓好园林绿化和景观建设,要按照建特色、保质量、出精品、树形象的要求,确定好绿化景观建设重点,逐步形成以大环境绿化为基础,以园区绿化为中心,以道路绿化为网络、以庭院绿化为依托、以街头绿化为点缀的小城镇绿化体系。
(四)多方融资:资金紧缺一直是制约小城镇建设的“瓶颈”。解决建设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办法很多,关键看我们的筹资观念是否面向市场,筹资方式是否走向社会,筹资手段是否灵活多样。十七报告中明确要求我们全党上下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创新观念,创新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市场的办法来累积小城镇建设资金,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梅川镇的经验很好,我这里再疏理一遍,具体来讲有四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经营城镇。土地是城镇最大的资产,经营城镇很大程度上就是经营土地,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提高土地的收益。充分利用土地级差地租,使低效益的资产变为高效益的资产,非经营性的资产变成经营性的资产,从土地资源的升值、房地产资源的增值中来聚集资金。当然还有其它的政府资产。第二个渠道是融资。要敢于用别人的钱、未来的钱办现在的急事、要事。企业不融资,不可能做大做强;政府不融资,城镇建设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能改变面貌。第三个渠道是招商引资。包括工业区的建设、房地产的开发、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都可以用招商引资的办法来解决。第四个渠道就是财政资金。因此,我们一定要在面向市场、以地生财、内引外联、盘活资产等多元化筹措渠道上做文章,以存量资本吸纳增量资本,以无形资本激活有形资本,以小资本营运大资本,实现以城聚财、以城兴城的小城镇建设投资新体制。
(五)强化管理:规划、建设、管理是小城镇建设不可或缺的有机整体,互相关联、互相促进。“三分建、七分管”,可见管理的重要性。一是要依法管理,落实制度。我们要按照《城乡规划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加强对村庄、集镇、建制镇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选址意见书和开工许可证制度,对公建工程和300平方米以上私建工程要落实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工程备案制、施工许可制等,也只有这些制度真正健全了、落实了,小城镇建设工程的安全、质量、工期才有可靠的保证。二是要推行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各地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对供水、排水、道路、环卫、园林绿化、市政维护等基础设施实行市场化、社会化运行,达到“以事养人”目的。三是把城镇管理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最近黄冈市城区开展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城联创”活动,我市也即将开展这一创建活动。各镇处要及时将城镇管理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要通过活动载体,统一意志,凝聚人心,动员各方面力量,大规模地开展小城镇建设和管理工作,促进小城镇建设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四是要开展镇区环境综合大整治。我们有的镇区乱搭乱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污水横流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地步。有的镇本身基础较好,但镇区环境太差,领导群众都不满意。从11月1日开始全市各镇处要集中一百天时间,开展清运垃圾、整修道路、取缔占道出店经营,整治乱堆乱放、乱停乱行的大行动,力争达到无垃圾乱倒、无占道经营、无流动摊贩、无乱停乱放、无杂草和路边菜园、无乱贴乱画、无乱拉乱晒、无乱搭乱建、无污水横流、无设施破损等十无现象,彻底清除镇区、集镇处管理死角,各镇处要确定一条主街道作为这次大整治的示范样板,到时由建设局组织考核,并纳入年度评比重要内容,以示范街的综合整治促进小城镇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的明显改善,为全市“四城联创”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这里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要抓好村庄整治工作。村庄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要通过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到位,使各村逐步达到改路、改水、改厕、改厨、改圈,通村、通电、通水、通沼气、通信的“五改、五通”标准,但在建设中,我们也要做到“四个防止”: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大包大揽;防止形象工程;防止一个模式。要尊重农民意愿,使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能成为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德政工程。
三、加强领导,把我市小城镇建设推向一个新高度
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工程,必须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督办。
(一)加强领导:各镇处和市直各单位要进一步严格按照黄政发[2007]51号文和 武政发[2007]5号文的精神抓落实。各镇处要成立专班,市直有关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及时了解掌握小城镇建设情况,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小城镇建设工作真正提在议事日程,建立和落实小城镇管理责任制,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创造条件做好小城镇建设工作。
(二)明确责任:按照黄冈市和武穴市政府的两个《意见》要求,书记、镇长是小城镇建设的决策者,更是责任者,对小城镇的持续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切实负责好本镇处小城镇建设规划的制定并组织实施;市建设局要负责镇村规划建设审批管理和业务指导;国土局要负责用地审批;财政局要负责财政扶持和奖励资金兑现及管理;公安局要负责治安、户籍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负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发改局要负责做好争取国家、省扶持的镇村建设项目的指导和申报工作;农业局要负责改灶、建沼气池、改厕;畜牧局要负责改圈;交通局要负责乡村道路建设;水利局要负责改水;林业局要负责绿化;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报道。其它部门也要根据本部门职能各负其责,积极参与,研究制定部门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支持小城镇建设。各单位各镇处要明确任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要加大协调力度,做好新农村的督办。市委、市政府要把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列入年终考核目标。把小城镇建设管理和文明创建情况纳入“文明单位”和“优质服务部门”评选考核范畴。市委、市政府将定期组织城建等职能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全市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的检查督办。要采取书面通报、现场检查、专题督办、会议督办等方式,抓先进、督后进、带中间、促平衡,要严明工作纪律,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要大力表彰;对措施不力,工作滞后,效果不佳的,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同志们,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新农村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大事,全市上下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艰苦创业,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
求文档: 宁波市委书记王辉忠在全市“三思三创”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全文)(一)
(2011年2月10日)
王辉忠
同志们:
春节上班后的第二天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我们就召开千人大会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对“思进思变思发展、创业创新创一流”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三思三创”活动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主要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中央省委有部署。目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深入推进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中央要求集中一段时间进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省委决定今年在全省吝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讲大局、鼓干劲、守纪律、正风气”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三思三创”活动,这是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的具体行动,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二是科学发展有要求。这些年宁波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书记城乡规划编制中心讲话了巨大成就,但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和“两难”问题还很多,特别是影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仍然存在。新阶段新起点,宁波科学发展要有新优势,首先各级干部思想必须要有新解放、精神面貌必须要有新变化、工作作风必须要有新改进。三是人民群众有期待。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思进思变思发展的愿望十分迫切,希望发展更有质量、城市更有品位、生活更有品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工作体现副省级城市的水平。我们必须积极回应群众的期待,以百倍的付出、百倍的努力,交出一份让宁波人民骄傲、自豪、满意的答卷。“三思三创”活动,核心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目标是一流的思维理念、一流的意志品质、一流的工作水平、一流的发展质量,关键词是“思”和“创”。“思”,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深入思考推进科学发展的宁波之路,积极思量在全国乃至国际发展坐标中的宁波之位,认真思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宁波之策,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争先进位意识,着力解决发展理念、发展视野、发展思路、发展体制等方面的障碍,进一步推动宁波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更好。“创”,就是要引导广大干部增强创业创新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对照标杆找差距,振奋精神干事业,改进作风破难题,在落实“六个加快”战略部署中作表率、创一流。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三思三创”活动,全市上下思想更加解放,理念更加科学,眼界更加宽阔,精神更加振奋,作风更加扎实,工作更加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开辟宁波科学发展新境界。下面,我着重讲两个问题。
一、新一轮竞争是一场科学发展的“大比拼”,比的是眼界、理念和智慧,必须以思想新解放争创发展新优势
我们党成立90 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实践反复证明,解放思想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课题,是开启新征程、开辟新路径、开创新局面的“金钥匙”。什么时候坚持解放思想,什么时候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哪个地方思想解放,哪个地方就能脱颖而出,走在前列。宁波过去的成就得益于思想解放,宁波现在的发展依靠于思想解放,宁波的未来更有赖于思想解放。前不久,省委赵书记在参加市委常委会民主生活会时对宁波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宁波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宽视野,既看到宁波的优势,不妄自菲薄,把优势保持下去、发挥出来,更看到宁波与先进城市的差距,奋力追赶、力争领先、走在前列,在全省发展中起好示范和引领作用。我们要认真贯彻赵书记的讲话精神,迅速在全市兴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的热潮,以更科学的理念谋划发展,以更大的决心赶超先进,以更扎实的举措推动发展,努力在新的起点上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取得各项事业新突破。
第一,要在解放思想中找误区,坚定落实主题主线的信心。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发展阶段,解放思想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和特征。当今时代的最强音,就是科学发展;城市竞争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思路,就是比落实主题主线的绩效。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大家都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目标就是科学发展,“加速器”就是解放思想。因此,推进新一轮思想解放,最根本的是要瞄准科学发展这个“靶心”,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有“胆”又有“识”,既有“破”又有“立”,破除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确立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思想理念、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就当前来讲,要通过思想解放大讨论,着力破除在认识和实践中存在的“三大误区”。一是要破除“重知不重行”的误区。通过这些年持续深入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级干部的发展理念发生了积极变化,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有时还会自觉不自觉地出现偏差。有的对科学发展嘴上喊得很响,但在实践中不知如何推进科学发展;有的心中认同科学发展观、观念上理解科学发展观,但“GDP 情结”根深蒂固,一碰到困难就有意无意地走老路;有的习惯于用老办法、老套路解决问题,不善于用科学的思维理念和方式方法去推动发展。看一个地方是否科学发展,不仅仅要看经济规模的大小、增长速度的快慢,更要看发展质量的优劣、发展效益的高低、发展后劲的强弱。如果发展方式是集约的,那么现在即便规模小但未来空间无限;如果发展方式是粗放的,那么即便现在暂时领先,将来也肯定不可持续、难以为继。要继续加强理论武装,倡导知行合一、立说立行,使主题主线不仅成为我们的共同认识,更成为我们的共同行动。二是要破除“见物不见人”的误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的核心思想。现在有的领导干部一谈到发展首先想到经济发展,一谈到经济发展首先想到增长速度,忽视总量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和社会成本,忽视发展应当注意的民生改善、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结果可能是经济总量上去了,群众的支持度下来了。在“以人为本”的问题上解放思想,不仅要看结构如何调整,产业如何升级,还要看公共服务如何改善,社会管理如何创新,百姓生活品质如何提高。三是要破除“利小不利大”的误区。科学发展既要看显绩也要看潜绩,既要看即期也要看远期。现在有些地方和部门全局意识不强,重视本位小利而忽视全局大利。少数领导干部追求短期政绩,不注意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问题。我们要通过“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各级干部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扫除思想上的障碍,勇于冲出因循守旧的羁绊,敢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桂桔,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的精神实质,切实体现到发展理念和具体实践中。
第二,要在解放思想中找标杆,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眼界决定工作品位高低,心量成就发展事业大小。经过改革开放30 多年特别是“十一五”的发展,宁波各项事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去年全市生产总值首次突破5000 亿元,达到5126 亿元,财政收入首次突破1000 亿元,达到1172 亿元,这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昨天引以为豪的发展优势,今天可能就变成令人担忧的“路径依赖”。只有找准标杆、提振精神,自我加压、奋力起跳,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赶超先进,更好地实现高位突破、率先发展。首先,新的发展形势逼迫我们必须奋力赶超。随着国家区域战略的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全面加快,城市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稍一松劲就可能“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稍一松劲就可能被同类城市甩在后面。居安要思危,居危更须忧患,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心中有数,十分清醒。其次,新的发展阶段要求我们必须奋力赶超。宁波“十二五”发展新阶段,最鲜明的两大特征,一个是进入工业化与城市化深度融合期,一个是进入结构性与素质性矛盾集中凸现期。发展就像赛车一样,在直道上比赛很难将对手甩开,只有在弯道区才有可能超越对手。现在我们所处的发展阶段就是弯道区,谁的办法多、应对早、适应快,谁就能步入新一轮发展的快车道。因此,我们要勇于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坚持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两化”融合发展,经济转型、社会转型“两大转型”同步推进,不断争创发展新优势。再次,特色发展优势支撑我们奋力赶超。宁波有融江通海、接轨上海的区位优势,有大港吞吐、海域广阔的资源优势,有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民营经济优势,有集群发展、产业配套的块状经济优势,有内外对接、兼容并蓄的开放优势。这些优势,是我们超赶先进的基础、信心和底气所在。我们一定要确立更高的目标定位,找准“省内坐标”、“国内坐标”和“国际坐标”,力争在新一轮科学发展中走在前列。每个县(市)区、每个管委会、每个部门都要确立学习赶超的目标,在学习标杆中突破发展局限,在赶超先进中培育竞争优势。
第三,要在解放思想中找差距,保持清醒奋进的头脑。有竞争才会有发展,城市竞争其实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是在相互学习借鉴、相互比照较量中共同进步的过程。对于一个地方来讲,如果只看光鲜的一面,不看落后的一面,那么这个地方的发展就永远不可能“百尺竿头上台阶”。对于领导干部来讲,承认差距是一种胸怀,找出差距是一种境界,缩小差距则是一种能力。如何正确认识比较过程,正确看待宁波在新一轮发展竞争格局中的方位,当前最突出的是要克服自满、自卑、自闭这“三种心态”。“自满”, 就是陶醉在过去的功劳薄里,只跟自己的过去比,只跟落后的地方比,沽沽自喜,盲目乐观,固步自封。“自卑”, 就是总认为自己的发展不如人,看不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缺乏争先的勇气和超越的胆魄。“自闭”,就是典型的“鸵鸟心态”,不敢比,不敢争,躲进小楼成一统,自我封闭,缺乏包容开放的气度。这三种心态,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消极的,久而久之必然会贻误发展、贻误事业、贻误大局。我们要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创新优势,不仅要纵向比,更要横向比、跟先进比、跟标杆比。纵向比是一把“尺子”, 可以比出成绩、坚定信心;横向比更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差距、激发斗志。近几年宁波的发展势头很好,但我们没有任何骄傲自满的资本,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闲庭信步”,特别是对照先进城市还有差距。我们与先进城市发展上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数字上的差距,深层次讲是思想还不够解放。一是发展理念上有差距。无论是规划编制、产业培育,还是城市发展、社会管理,仍较多地停留在传统的发展模式上,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创新性。二是发展动力上有差距。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和先进城市发展的规律看,未来发展必须更多的依靠科技推动、创新引领和消费支撑。应该说,目前我们的发展主要还是靠粗放型投入,新的发展引擎还没有充分培育出来。三是发展质量上有差距。单位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仍处在较低水平,土地产出率每平方公里只有700 多万美元,公共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品质与先进城市仍有不小的差距。面对区域竞争新态势,我们要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把差距作为动力,分析查找出现差距的原因,研究落实缩小差距的措施,在不断赶超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
第四,要在解放思想中找路径,推动“六个加快”取得扎实成效。解放思想,本质是要解决好发展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发展之路。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作出了“六个加快”的战略部署,这是宁波“十二五”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要围绕“六个加快”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之成为全市上下共同的认识、共同的目标。要抓紧制定“六个加快”五年行动纲要和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具体抓手、政策措施、时间节点、责任部门,扎扎实实推动“六个加快”取得新突破。一是要在发挥比较优势中推进“六个加快”。巩固放大港口这个优势,加快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延伸港口产业链、提升港口价值链,做大做强临港重化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动“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港”转变。巩固放大先进制造业这个优势,依靠科技、创意、品牌的力量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促进“宁波制造”向“宁波创造”转变。巩固放大城乡统筹这个优势,全面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都市区南北组团建设,积极培育卫星城市和中心镇,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在现代都市建设上取得更大的突破。二是要在寻求错位发展中推进“六个加快”。突破传统领域的竞争,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本的也在于绕开竞争激烈的“红海”,错位发展“蓝海”来培育新优势。各地各部门要放宽视野、拓展思维,抓住用好机遇,结合自身实际,力争创造出更多的“宁波板块”、“单打冠军”、“拳头产品”。三是要在促进统筹协调中推进“六个加快”。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最高位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和公用设施体系,缩小城乡、区域、群体之间的差距,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第五,要在解放思想中找动力,争创体制和开放优势。改革开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动力之源。没有思想的解放,就跳不出观念的局限,就走不出改革发展的困境。解放思想,“解”就是要从旧的思想观念、旧的工作方式中解脱出来,解除不合时宜的思想束缚,解决当前发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放”就是心量要放开,眼光要放远,体制要放活,权限要下放。要把解放思想贯穿到改革开放的全过程,不断拓展发展的动力和空间。一方面,要向改革找动力、增活力、拓空间。要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强化原有优势体制的创新,着力突破发展有需要、一直想推进而未推进的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形成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另一方面,要向开放找动力、增活力、拓空间。要牢固树立“开放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的理念,以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理念谋划发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抓住当前国际产业和资本转移的重大机遇,在更大范围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更大空间拓展利用外部资源的途径,在引进大项目和国内外战略投资方面有大思路大突破,争取更多的国际资源、国家资源、省级资源落户宁波、发展宁波。
二、新一轮发展是一场破难促调的“攻坚战”,靠的是责任、能力和干劲,必须以作风大转变汇聚发展大合力
“十二五”时期是宁波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既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巨大的挑战考验。能不能保持宁波这艘发展巨轮继续破浪前行,展示“宁波实力”、“宁波活力”、“宁波魅力”,关键取决于有没有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队伍,关键取决于各级干部有没有一种实干的精神、实干的品质、实干的作风。今天在座的都是领导干部,是推进宁波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骨干力量。在“三思三创”活动中,我们每一个干部都要深入反思、扣心自问,面对新一轮发展、新一轮大考,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担当什么责任、体现什么作为、作出什么贡献。
第一,要问有没有奋发做事的激情,着力解决精神不振的问题。干事业需要一股激情,有激情就能最大限度发挥创造的潜能,就能最大程度释放创业创新的活力。回顾宁波改革开放30 多年的发展历程,之所以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的“成长中烦恼”,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胜利,靠的就是克难攻坚的激情。有的兄弟城市之所以能够取得骄人的业绩,靠的也是当地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特别是当前我们正处在变革变化的时代,形势瞬息万变,新的事物层出不穷。没有创业创新的激情,就跟不上发展的脚步,就会掉队落伍。但是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步显现,现在我们一些同志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意志消沉了,战胜困难挑战的斗志丧失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心态有所蔓延。在这次作风专题调研中,基层群众反映,一些干部思想疲劳、暮气横生,对工作无所用心,对事业无所追求,“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过日子”;一些干部求稳守旧,对不利因素考虑得多,谋求超常规发展的举措少;一些干部对待名利“积极向上”,板凳还没坐热,工作没做多少,就盘算调动升迁的事;一些干部把上班当休闲,热衷于串串门、认认人、拉拉关系,有的甚至上网聊天、炒股、看电影。上述种种庸懒散现象,与党和人民需要我们拿出的工作激情、热度极不相称,与宁波这座城市所需形成的优势极不相称。一座城市有没有活力和激情,某种意义上首先要看这座城市的公务员和干部队伍有没有活力和激情。下步,要把治理庸懒散作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使宁波这座城市因激情焕发而更加生动精彩、充满活力。
第二,要问有没有大局至上的意识,着力解决全局观念不强的问题。宁波发展,人人有责,贯彻实施“六个加快”,开创“十二五”发展新局面,这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和大局,没有“主、谓、宾”之分。从当前干部队伍看,大局意识不强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只顾当前不管长远,只顾重点不管全面,只顾城区不管乡村;有的遇事首先考虑小团体利益,对一些事关全局、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工作,不是主动沟通、协调运作,而是相互扯皮、各行其是;一些干部只欣赏别人的城市,老责备自己的城市,总要讲些风凉话,不当主人当看客,忘记自己也是这座城市的主人;还有的干部不能正确处理整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在一些重点工程建设中不配合、不作为。要通过“三思三创”活动,引导各级干部树立大局观念和主人翁意识,把注意力从个人利益的“小算盘”转到全市发展的“大棋盘”上来。就“十二五”来讲,全市最大的大局、老百姓最大的期待,就是“六个加快”。各级各部门各级干部,无论是“条条”管理的,还是“块块”管理的,都要同心同向,紧贴这一大局、服务这一大局、推进这一大局,确保每一个“加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第三,要问有没有勇于担责的气魄,着力解决在职不尽责的问题。发展成果人人共享,但前提是要做到推动发展人人有责。特别是机关干部,领国家之体禄、行国家之权力,更应该责在人先、利居众后,把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最大的责任。从部门职能履行情况看,通过几轮的审批制度改革,权责分离的现象得到了较大改进,但对于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有权的看不到、看到的无权管”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从当前机关干部看,责任心事业心总体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干部的担当意识缺失。有的“爱岗”不敬业、出勤不出力,对待工作“被”字当头、消极应付;有的求稳怕难,不敢担当,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对工作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该改的不改,满足于当四平八稳的“太平官”。看一个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担当的精神,敢担责的干部越多,宁波的发展就越有希望。各级干部一定要有“责重山岳”的压力,把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做什么工作都要尽心尽责、全力以赴。特别在落实重大决策、推进重点工作中,要主动请缨,勇挑重担,以不惧风险的胆识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第四,要问有没有直面矛盾的勇气,着力解决畏难不敢创新突破的问题。困难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发展过程,本身就是化解矛盾、克难奋进的过程。困难也是一种机遇,大家面对的问题大同小异,谁率先找出新办法、解决新问题,谁的发展就能先人一步、快人一拍。现在一些矛盾之所以迟迟得不到解决,一些工作之所以迟迟见不到成效,最主要的就是不敢直面矛盾、不敢破难攻坚。当前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很多,既有利益协调方面的矛盾,又有体制和政策层面的问题。对于矛盾和问题,敢碰敢触及,总会有解决的办法;不碰不触及,矛盾永远是矛盾、问题永远是问题,并且将来去解决会付出更大的代价。各级干部要把直面矛盾、破解难题作为锤炼党性、增长才干的重要平台,坚决克服畏难怕事、退缩回避、被动应付的思想,敢于走进矛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突破一切瓶颈,找准矛盾的症结及其演变规律,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创新用好用活用足政策的办法,创新化解矛盾的方法,提高破难攻坚的实效。
第五,要问有没有高效服务的作风,着力解决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必须在打造优质环境的基础上,寻找更有价值、更具潜力的发展新优势。这个“优势”是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机关服务的水平,就是企业的认同感、群众的满意度。这几年通过效能建设,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但“事难办”的现象依然存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部门讲程序多、讲效率少,办事慢与经济运行快节奏的反差明显;有的主动到基层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不够,存在“被主动、被提速、被执行、被推动”等现象;一些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脱节,有利益的争着管、有问题的抢着推,特别是对一些有难度或政策上没有规定的事,不作为的现象比较严重;还有少数干部拘私枉法,没有人情关系不办事,有了人情关系乱办事。下步,要把治理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问题作为机关作风建设的一个重点来抓,推广象山“十个一线工作法”的经验,做到基层反映强烈、巫需解决的问题“立即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主动办”、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上门办”、一些条件暂不具备但对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创新办”、一些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的问题不遮不掩“公开办”,全面提升机关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层次。
第六,要问有没有亲民为民的情怀,着力解决脱离群众的问题。亲民为民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种情感,从对群众感情的深与浅、真与假,就能看出一名干部作风的好与坏。现在有的干部不善于同群众打交道、做朋友,不善于引导群众、说服群众,害怕与群众面对面,害怕走到群众中去;有的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中不体察民意、不尊重民意,习惯于“为民做主”而不是“让民做主”,无意之中造成了干群之间的信任危机,导致群众对一些重大决策、重大改革甚至重大民生工程不理解不支持;有的只唯上、不唯下,对领导吩咐和关注的事不遗余力去办,对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不闻不问。在“三思三创”活动中,要突出加强公仆意识教育,更加重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用真心听民意,用真情聚民心,用真招解民忧,特别是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管事情大小、性质重轻,都要立即解决、坚决纠正,使群众的呼声和期盼得到真切及时的回应,使群众工作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最有效手段。
第七,要问有没有干事创业的本领,着力解决学习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领导干部来讲,有能力、有本领,才能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从当前干部队伍看,在学习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的不重视学习、研究和思考,对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不熟悉,说外行话,干外行活;有的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做表面文章,追求轰动效应,不愿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有的执行力不强,当评论家、不当实干家,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说得多、干得少,造势多、落实少,口头上一回事、行动上另一回事,不推不动甚至推也不动;有的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凭主观决策,靠经验办事,习惯拿“以前怎么样”、“过去如何”来衡量是与非、对与错,提不出新思路,拿不出新举措,打不开新局面。要结合学习型党组织、服务型政府创建,把学习实践能力作为一种重要能力来建设。一方面,广大干部要读好“有字之书”,加强对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开阔思维眼界。另一方面,要读好实践这本“无字之书”, 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八,要问有没有艰苦奋斗的品格,着力解决奢侈享乐的问题。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工作作风问题,更是反映一座城市、一支队伍、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特别是在“十二五”发展新征程中,我们将面临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困难挑战,更需要保持发扬艰苦创业的优良传统、克难奋进的过硬作风。总体上讲,宁波的干部务实低调,做事中规中矩,但也有部分干部滋生了奢侈之风、享乐之风。有的追求排场,出入高档消费场所,沉缅于灯红酒绿之中,把低级当时尚,把粗俗当风雅;有的相互攀比,比收入、比待遇、比福利,就是不比干劲、不比作为、不比贡献。各级各部门各级干部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树立艰苦创业思想,狠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心思用在谋事干事上,把精力花在抓落实上。特别是要绷牢绷紧廉政这根弦,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仁之举不为、不正之风不沽,树立领导干部良好的形象。
开展“三思三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这是市委着眼于推进“六个加快”、确保实现良好开局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把开展“三思三创”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同开展纪念建党90 周年系列活动、创先争优活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全省“讲大局、鼓干劲、守纪律、正风气”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导向、示范导向、用人导向、舆论导向,确保整个活动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强化实践导向,就是要紧紧围绕“六个加快”战略部署,把破解了多少难题、化解了多少矛盾、推进了多少重大项目、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活动的成效,使“三思三创”活动成为全面争创发展优势、全面改善社会民生的过程。强化示范导向,就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作表率,带头解放思想,带头改进作风,带头克难攻坚,一级带一级,一级做给一级看,用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形成“三思三创”的浓厚氛围。强化用人导向,就是要结合县乡领导班子换届,以实绩论英雄,为发展配干部,把那些有激情、敢创新、作风实、实绩好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让那些忠诚履责、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政绩突出的人吃亏,....(放不下了)
市委九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即市委书记宋太平同志的讲话、市长李谦同志的讲话
在中共保定市委九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摘要)
(2011年1月5日)
宋太平
现在,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委员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题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工作,谋划“十二五”发展,部署今年任务,推动全市各项事业实现新跨越,迈出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新步伐。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保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不断完善科学发展的思路举措,紧紧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中心任务,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解放思想,务实创新,奋起直追,争先进位,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目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明显成效。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发展作为保定的首要任务,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狠抓打基础、利长远、强实力、增后劲的工作。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全部财政收入实现“双超二”目标,均比2005年翻一番多,其它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制定实施《保定市一主三次城市发展规划纲要(试行)》、《关于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对接京津工作的实施意见》,三大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使全市科学发展的整体布局和主攻方向更加明确,有力促进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制定实施《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以低碳发展为方向、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迅速扩张,纺织服装业加快升级,电子信息、食品加工、建材、化工、医药以及旅游、动漫等产业快速成长。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县域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财政收入过3亿元的县由2005年的3个增加到19个。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圆满完成。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核心之举,实施省市重点项目445项,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3.4倍和4.1倍。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预计分别比2005年提高75.4%、47.4%。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提升品位作为城市建设的灵魂和主线,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的决策部署,制定实施《关于大力提升保定城市品位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建设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以提升品位为统领,开通大水系,构建大交通,建设大城市,精心打造以“京畿重地、文化名城、山水保定、低碳城市”为标志的城市名片。三年实施城建重点工程150项,完成投资1800亿元。大水系工程“两库连通”即将完工,内环清水入市,外环基本建成,主城区实现雨污分流全覆盖,“两环四廊、五湖十园”等配套项目加快推进。铁路、公路等交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成8条(段)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57公里,居全省第一。市区二环、三环、高速外环已经和即将全面贯通,交通路网更趋完善。拉开“一城三星一淀”大城市框架,中心城市发展空间由312平方公里拓展到3290平方公里。府河、西大园、清真寺三大片区改造加快推进,电厂、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等基础建设全面加强。文化名城建设各项实事取得实质性进展。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县城建设、中心镇建设成效明显。农村新民居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和谐社区示范市等多城同创扎实推进。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持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强化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持续开展亲民爱民、亲商重商、群众工作站三项活动,建立各级干部帮扶困难群众、服务市场主体、深入基层一线的长效机制。特别是在亲民爱民活动中,集中力量为群众办成一批好事实事,实现帮扶主体、对象和领域“三个全覆盖”,建立群众工作站的做法收到明显成效。五年来,市级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社保等方面的支出640亿元,年均增长22.3%。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国企改制职工得到妥善安置,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群体就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健全,重大疾病预防能力明显增强。免除农业税等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住房保障力度逐年加大,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按规定全部得到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扶贫开发成效显著,七个贫困县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城乡低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保障标准逐年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试点的基础上稳步推进。科技创新、科学普及工作全面加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人口与计生工作深入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巩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六连冠”。坚持“持续保稳定”,
扎实做好信访稳定、安全生产、严打整治、民族宗教等工作,圆满完成奥运和国庆安保等重大政治任务,为全市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五年来,我们始终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保障,党建重点工作取得新成效。按照中央和省委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干部作风建设年”等重大主题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年”活动,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实干作风明显增强。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不断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检法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按照法律和章程开展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围绕建设强有力领导班子、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制定实施《关于加强干部队伍政德建设的意见》,全面提高干部队伍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传统美德水平,评选表彰了首批政德模范。着眼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制定实施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农村干部队伍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三个《意见》,充分调动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干部“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在全国推广。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纪律规定,加强对党员干部的严格要求、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对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从严查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我们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省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力做好保增长、调结构、促变样、惠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主要经济指标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18个县(市、区)财政收入增速超过预期目标10个百分点以上。白沟新城升格,发展明显加快。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和高碑店经济技术开发区、保定工业园区等一批省级工业园区加快建设。长城汽车产业园、风帆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2010年的各项工作为“十一五”增添了丰硕成果,为“十二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回首过去的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向所有关心保定、支持保定、建设保定、奉献保定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委员、同志们,我们已经进入崭新的“十二五”时期。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交本次全会审议的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举措。全会审议通过后,作为制定保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和依据,认真抓好落实。
“十二五”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继续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中心任务,牢牢把握突出抓发展、重点抓项目、持续保稳定、着力惠民生主基调,深入实施一主三次、工业西进、对接京津三大战略,把奋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作为全市工作的奋斗目标,努力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奋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就是通过“十二五”的积极进取,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人均指标力争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经济实力的明显增强,带动各项工作的跨越提升。确定这样的思路和目标,充分考虑了保定发展的外部环境、基础条件、潜力机遇和工作的连续性。对于保定来说,科学发展是根本要求,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面对省内外竞相发展的激烈竞争,作为京畿重地、人口大市,保定只能加快发展、跨越发展。近年来,我们实施和培育了一批重大项目,规划和建设了一批重点产业园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接近3000美元,进入工业化、城镇化的提速期,已经具备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特别是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环首都经济圈的重大决策,把保定推向加快发展的最前沿,我们必须确定和实现更高的发展目标。只要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全面发力,就一定能够加快发展步伐,实现新的跨越。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我们要着眼长远、干好当前。要围绕“十二五”发展的思路目标,打基础,强实力,增后劲;要围绕今年“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的主攻方向,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实现六个新跨越、三个新提升。
一、在发展低碳经济上实现新跨越。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保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十二五”期间,要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指导意见》,强化低碳理念,实化发展低碳经济、培植低碳产业、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坚持以低碳经济为主导,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速构建低碳高效型产业结构、技术先导型产品结构和龙头带动型企业组织结构,力促产业层次由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转变。力促新能源及能源设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加工业做大做强,从做产品、做质量向做品牌、做标准延伸,进一步巩固行业领军地位。加速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制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加大对纺织、服装、建材、食品、医药、化工等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产业上水平、产品提档次、企业增效益。加快发展旅游、会展、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一、二、三产协同带动转变。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革命遗址、山水资源优势,努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重要经济增长点。今年,重点在扶持大产业、培育大龙头上加大力度,实施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成长性企业加快发展,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迅速增加,拉动企业效益、城乡居民收入、社会消费需求和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市、县要对纳税大户、贡献大户予以表彰奖励并形成制度,对优秀企业家要给予更多关心爱护和大力扶持。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降低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在建设大园区、大项目上实现新跨越。大项目、大园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载体,也是加快发展的引擎。坚持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资源集约、功能集合的导向,政策向园区倾斜,资源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整合,大力提升园区经济的成长力、支撑力和拉动力。加快电谷新区建设,重点发展高科技含量的“电”字号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利用五年左右时间,从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上再造一个保定新城区。加快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积极争取央企合作项目和省重点示范项目,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成规模,打造环首都经济圈强势崛起的桥头堡。统筹推进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白沟新城产业聚集区、涞源河北冶金工业园区等骨干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新兴工业园区和工业聚集区。各县(市)全部建成一个以上市级或省级产业园区。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跨越发展的核心之举。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谋划储备、开工建设、竣工投产一批支柱型、财源型、环保型产业支撑项目,配套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今年,要作为大园区、大项目建设的突破之年,强力推进。强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入开展亲商重商活动,省、市级工业园区、重点项目和规模型生产企业,全部由市、县(市、区)领导分包联系重点支持。对各类园区新上项目投资到位率、园区销售收入净增量等指标,实行按月监测、重点考核,既要看签约开工数量,更要看竣工投产数量。通过建大园区、上大项目,为全市跨越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上实现新跨越。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大动力。要深入实施一主三次发展战略,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次中心城市为支撑、县城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完善“一城三星一淀”大保定发展规划,以建设200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实施中心城市人口规模、经济规模和城区规模倍增计划,全面落实“三星一淀”按区管理措施,强化主城区龙头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涿州次中心城市,促进涞水、高碑店等县(市)依托环首都优势加快发展,形成一线带二线、二线带全市的对接京津新格局。加快建设定州次中心城市,依托唐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和沙河工业聚集区,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以建设中国箱包之都、京南商贸名城、保东中心城市为目标,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白沟新城建设,增强辐射带动能力。鼓励支持涞源依托河北冶金工业园区和矿产资源、生态旅游优势,向河北经济强县和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依托张石、保阜、荣乌等高速公路轴线,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山区大发展。鼓励支持所有具备条件的地方加快发展,扩大城市规模。坚持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经济发展,巩固扩大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成果,保持城镇改造建设强度,促使城镇面貌年年都有新变化。按照省委、省政府“城镇建设三年上水平”的要求,从今年开始,以提升城市品位为统领,以繁荣和舒适为目标,彰显“文化名城”和“低碳城市”品牌,继续实施一批城建重点工程。加快大水系主体工程和“两环四廊、五湖十园”配套项目建设,加快实现市区至白洋淀水路通航,尽快建成全国园林城市和森林城市。进一步优化学校、医院、市场、公交等公共资源配置,增强城市功能的普惠性。积极推进热网、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集中供热能力,加快实现县县通天然气。继续开展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县乡公路建设攻坚战,2015年前实现高速公路县县通。通过艰苦不懈的努力,让全市人民切身感受到新一轮城市建设带来的新发展、新变化。
四、在壮大县域经济上实现新跨越。强市兴县富民,关键在于兴县,要把兴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开展县域经济发展对标行动,“十二五”期间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要在确保翻一番的基础上力争多超。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排名中,每个县(市、区)都要实现争先进位目标。争取更多县(市)进入全省三十强行列。更加突出政策兴县,制定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土地、财税、金融管理等政策措施,能够下放到县的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形成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突出项目兴县,各县(市、区)每年都要谋划、建设、投产一批重点支撑项目,形成一批重点支撑企业。更加突出特色兴县,每个县(市、区)都要培育一个知名特色产业、一个知名特色园区、一批知名特色企业和一批知名特色品牌。对具有群体优势的特色产业,要着力调结构、抓技改、治污染、创品牌、壮龙头,提高活力和竞争力。更加突出创业兴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等各项改革,大力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在提高民营经济总量、比重和企业规模上求突破。继续把县城建设作为兴县的龙头,强化城市意识、规划意识、品位意识,深入实施“三个一百”工程(县城面积增加100平方公里、县城人口增加100万人、县级财政收入增加100亿元),打造聚集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优质生产要素的平台。
五、在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上实现新跨越。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安全、节约、特色、循环和开放农业。确保粮食稳产、增产,扩大设施蔬菜种植规模,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加快发展林果业。建设一批产业优势突出、上中下游配套、规模效益显著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拓宽农民政策性、生产性、工资性和财产性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加强农村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今年,要按照大兴水利强基础、狠抓生产保供给、力促增收惠民生、着眼统筹添活力的总体要求,继续大幅增加“三农”投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增强农业生产发展后劲。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基础建设的优先领域,集中实施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大力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民生水利,建设节水型社会。把新民居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高标准搞好村庄规划和户型设计,成熟一批建设一批,尊重农民意愿,稳步有序推进,确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
六、在增强文化软实力上实现新跨越。树立文化是软实力也是生产力的理念,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文化繁荣。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整合与开发并重、硬件与软件并重,每年谋划实施一批文化名城建设的大事实事。加大古城遗址和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快淮军公所、清河道署、光园、总督署西路等修缮改造工程进度,扩大保定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深入挖掘莲池书院等历史资源和近现代教育资源,塑造新时代的城市主题文化和保定主流人文精神。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快东湖文化中心、西湖体育中心和关汉卿大剧院、博物馆等基础建设,打造一批文化特色街区,彰显保定文化魅力。努力为驻保高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光大“学生城”和“冠军摇篮”品牌。加强县城、乡镇和农村、社区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乡统筹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鼓励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培育发展新的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管理机制,推进文化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努力向社会提供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今年,继续抓好文化名城建设各项实事的落实,着力建成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壮大一批优势文化产业,实施一批精品文艺创作,开展一批有影响的文化活动。强化党管武装工作,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努力争创双拥模范城“七连冠”。
七、在改善人民生活上实现新提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项“幸福工程”。加强教育、卫生、科技、人口和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重点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薄弱环节倾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增加中低收入群体收入,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和生活质量。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第三产业,千方百计拓展就业空间。重点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复转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保障。加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完善救灾救济、优抚、农村“五保户”供养、企业特困职工、特困学生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与全国、全省保障标准同步提升。加快实施安居工程,增加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房建设用地供应,最大限度地满足城镇低收入家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需求。今年,继续实施一批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民生实事。深化、拓展亲民爱民活动,在干部联贫济困的同时,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大力弘扬以德聚财、乐善好施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的浓厚氛围。加大对各类帮扶资源和民生政策的整合力度,建设统一接办、分口落实、跟踪问效的民生服务平台,努力让所有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救助。加大各级财政的民生投入力度,稳定物价水平,解决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把改革发展成果体现在老百姓的笑脸上。
八、在强化社会管理上实现新提升。牢固树立“持续保稳定”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机制建设,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健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增加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健全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强化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社会组织、网络虚拟空间等领域的社会管理。加强对社会舆论包括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倡导理性反映诉求,依法解决问题。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重点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群众立场出发,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强社区建设,充分发挥其服务居民、维护稳定的重要作用。把群众工作站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载体,进一步把制度坚持好,把作用发挥好。今年,围绕做好环首都经济圈的安全稳定工作,着力在落实责任、解决问题、根源治理上下功夫,充分发挥首都“护城河”作用。切实加强执法、执纪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执法、执纪行为,严肃查处破坏发展环境和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的典型案件。
九、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实现新提升。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建设强有力领导班子、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政德建设,实化举措,完善机制,把政德建设融入日常工作实践。充分发挥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群众、社会公众和网络媒体等方面的作用,加强政德监督力度。对政德缺失、群众不满的干部,及时进行组织调整,涉及违法违纪的要严肃查处、公开曝光。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坚持凭政德、凭实绩、凭公论看干部用干部,在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一线识别干部、考察干部、使用干部。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改进干部素质评价办法。对在全省系统综合考核中连续排在后位的市直部门主要领导,在全省综合排位连续后退的县(市)党政主要领导,坚决采取组织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落实《保定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加速实现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创先争优和“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年”活动成果,不断完善农村干部“一定三有”激励关爱机制和乡镇党委书记“双提双强”(提高政治待遇、提高经济待遇,强化管理效能、强化管理责任)激励约束机制,更加突出定责任、定目标、定奖惩,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健全惩防体系。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廉洁从政的各项纪律规定,努力做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亲属子女引以为荣的人,做回顾人生问心无愧的人。加大对市委决策部署执行的问责力度,加大对干部作风建设的检查力度,加大对各类不正之风的查纠力度,加大对违法违纪案件的查处力度,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于民。切实加强市委常委会自身建设,努力为人大、政府、政协和检法机关、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创造良好环境。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党90周年,要把为党徽增光、为党旗添彩、为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作贡献,作为贯穿党建工作的主线。同时,今年也是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之年,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换届纪律,安心工作、相信组织、服从安排,对违反换届纪律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确保换出正气,换出团结,换出改革发展新气象。
各位委员、同志们,我们已经踏上“十二五”发展的新征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奋进“十二五”,实现新跨越,迈出又好又快发展、强市兴县富民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