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林权证办理林业碳汇是什么意思,要收费吗
不收费。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碳市场是为促进温室气体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碳市场分为强制性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在碳市场机制下形成碳排放权交易。碳交易市场以碳排放配额交易为主,项目减排量CCER为辅,及碳期货、碳远期等交易品种。为鼓励基于项目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
如何发展碳汇林业
CDM这个项目咱们国家起步比较晚,但发展势头非常快。我本来准备了咱们国家在CDM上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PPT材料,但刚才赵所长在论述中提到了生态建设碳的减排,我又改变了主意,想谈点“森林碳汇减排项目的现状和前景的分析”。应该说温室效应气体对整个环境的影响,尤其是生态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这个话题可能会和我们所谈的生态问题更紧密一些,也想跟大家共同的探讨一下。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CO2吸收并以生物量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的能力。森林的这种碳汇作用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累,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生物量,是地球碳循环重要的汇和库,它与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数据表明,森林每生长1m3生物量,平均吸收1.83t CO2,有着很强的碳汇功能。周国逸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成熟森林在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几乎为零的情况下,土壤持续积累有机碳,表现出强大的碳汇功能。实施造林和再造林,增加森林的碳汇量是世界公认的最经济有效的解决CO2上升的办法。
由于工业化进程加速,致使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CO2,加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使固碳作用下降,碳汇与碳源不能达到平衡,出现碳失汇,大气CO2浓度增加导致了温室效应,并影响到全球碳循环。降低和稳定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污染物减排,二是吸收温室气体,后者则与森林有着密切联系,这是因为森林具有通过光合作用和森林土地利用可以吸收、固定CO2的森林碳汇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通常其长期单位成本远远低于通过工业产业升级、利用工业污染治理减排的成本。这也是近些年林业碳汇项目日益受到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森林碳汇发展背景
节能减排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责任。地球向大气层排放的温室气体与日俱增, 削减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保护人类的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共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地球首脑会议)上通过, 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免遭破坏的水平上。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趋势,1997年12月149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在日本京都审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京都议定书》规定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年到2012年间必须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5.2%。有约束的温室气体排放机制为碳交易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国际上碳交易主要有CDM (清洁发展机制)、JI(联合履行)、ET(排放贸易)三种机制。碳交易已成为面对气候变迁的一个市场解决方案。其它一系列气候公约国际谈判中,国际社会对森林碳汇作用越来越予以关注,如《波恩政治协议》、《马喀什协定》都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CDM(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各国通过绿化、造林来抵消一部分工业源CO2的排放量。2003年l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9次缔约方大会,国际社会已将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纳入碳汇项目达成了一致意见,制定了新的运作规则,为正式启动实施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创造了有利条件。《京都议定书》不但规定了41个工业化国家的减限排额度和时间表,还在3.3和3.4条款引入了温室气体吸收汇,允许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等活动获得的碳汇用于抵消工业和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减限排量。同时还在第6条规定可通过包括林业活动在内的项目活动获得的碳汇来抵消减限排额度。同时,《波恩政治协定》为附件1国家利用造林碳汇项目设定了上限,即附件1国家在第一承诺期的每年中从CDM 造林碳汇项目中获得的减排抵消额不得超过其减排年排放量的1%,也就是说附件1国家所承诺减排任务的20%可以通过COM 碳汇项目来完成。但森林碳汇必须是森林固碳能力减去造林活动、林地流转造成所产生的排放量相抵后的净吸收量。
二、森林碳汇项目开发现状
综观整个《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国际碳交易市场,国际碳市场所交易的大都是减少排放的工业项目,而森林碳汇项目由于规则、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以及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等诸多因素,目前实现交易少。因此,森林碳汇在CDM中的项目所占的比例和交易量都比较小。以巴西为首的拉美国家和印度等在森林碳汇工作踊跃,特别是处于热带地区的部分国家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森林的碳吸收速率比较快,造林成本相对较低,再加上他们过去的造林规模有限,现在可以用来进行造林和再造林的土地潜力较大。而且这些国家开展相关研究和试点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按照有关规定,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第一承诺期内,发达国家可以通过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实现的减排量占其减排量的比例有限,即不超过总减排量的1%。也就是说,在全球流动可以抵工业减排量的森林碳汇大约为3500万吨,已在国际森林碳汇活动形成竞争机制。
我国开展森林碳汇相对较晚,但发展势头较好。我国政府于2001年启动了全球碳汇项目,对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及其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和积极支持。2003年底国家林业局针对气候谈判出现的新进展,成立了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办公室以来,国内推行碳汇项目试点和研究日增。2007年颁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强调,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的碳汇功能等是应对气候变暖的重要措施。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积极搭建碳汇信息交流平台,组织实施全球第一个清洁发展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和多个林业碳汇试点项目。由中国国家林业局与意大利环境和国土资源部签署的中国第一个林业碳汇项目落户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双方约定,在第一个5年有效期内,意大利投资153万美元,在敖汉旗荒沙地造林4.5万亩,项目产生的可认证的二氧化碳减排指标将归意大利所有,通过该项目碳汇交易筹集了生态补偿资金,减轻财政补偿公益林的压力。以中国科学院为首的一些科研院所,也对全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和碳储量以及碳汇功能等进行了初步观测和研究。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绿化基金会等已联合发起了中国绿色碳基金,以促进吸纳民间资金开展以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为目的的造林、森林经营及能源林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减少碳排放,并投资森林碳汇项目进一步降低“碳足迹”。北京市将建立中国绿色碳基金北京专项,专门管理北京市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为林业碳汇造林所捐赠的资金。
林业碳汇怎么交易
林业碳汇的产品可以通过中国七大碳交易试点交易所进行自由买卖。林业碳汇如果是基于《京都议定书》而形成的林业碳汇交易市场,交易的双方有严格的条件,买方大多数是《京都议定书》中承诺减排的发达国家,卖方是接受技术支持的发展中国家。
如果林业碳汇不是基于《京都议定书》而形成的交易市场,在这类交易市场中,交易的项目的准入资格没有《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要求的严格,而且参与的主体广泛。国内是中国绿色碳基金支持的碳汇合作项目。
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市场化手段参与林业资源交易,从而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包括森林经营性碳汇和造林碳汇两个方面。据测算,每亩林地可产生碳汇量约为1吨/年。
其中森林经营性碳汇主要根据现有森林,通过森林经营手段促进林木生长,增加碳汇。造林碳汇项目由政府、部门、企业和林权主体合作开发,项目企业承担碳汇计量、核签、上市等工作,林权主体是收益的一方,有需求的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实施购买碳汇。
碳汇交易平台建立需要哪些条件?
李怒云近影 随着中国碳汇林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不断凸显,“林业碳汇”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我们就中国林业碳汇的发展问题,专访了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秘书长、国家林业局气候办常务副主任李怒云教授。 问:发展碳汇林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有何意义? 李怒云:通过发展碳汇林业不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较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而且成本较低,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多种效益。它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给当地农民带来收益;另外,虽然我国尚未规定企业的碳减排指标,但要求企业转变生产方式,减低能耗,减少碳排放将成为趋势。在减少碳排放难度较大的情况下,通过林业措施吸收二氧化碳,发展碳汇林业,可以为企业提供一个减排缓冲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减排压力。 发展碳汇林业,充分发挥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减缓和适应功能,能为我国赢取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话语权和主动权,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 问:碳汇交易平台的建立需要哪些条件? 李怒云:国家发改委表示,“十二五”期间,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开展碳交易的试点。碳交易实际是碳信用指标的交易,而碳信用主要来自于减排和碳汇。在目前碳市场还没有形成的情况下,我们正在开展相关的研究,为碳汇交易做准备。 碳汇要进入交易至少应有4个环节:一是要有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二是要有产品即碳汇;三是要有与国际接轨的计量、监测体系以及第三方认证、注册等;四是要有碳汇买家。 问:我国林业碳汇项目实施在国际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李怒云:在国际上,虽然我国林业碳汇管理起步较晚,但在清洁发展机制碳汇项目方法学和林业碳汇管理工作上,我们走在了国际前列。此外,我国建立的公益性基金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其运行模式和规范的碳汇造林项目管理,在多次的国际交流中,受到国外专家称赞,“你们做得很规范,计量方法与国际接轨,又不失中国特色,具有可操作性。” 问:为发展碳汇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未来将有哪些举措? 李怒云:国家将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加投入,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着力推进森林经营,全力加强森林保护,努力增加森林碳汇,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新贡献。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第一,积极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碳汇能力;第二,大力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碳汇功能;第三,突出加强森林保护,减少森林碳排放;第四,发展生物质能源,积极促进节能减排;第五,提倡多使用木材,增加木质林产品碳储量。 问:为什么中国乃至国际社会都越来越关注碳汇事业? 李怒云:工业减排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人类大规模排放温室气体引发全球变暖的问题又亟待解决。所以越来越多的专家把目光转向了地球之“肺”——森林,希望通过增加碳汇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森林碳汇虽然是间接减排,但它的固碳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经济可行性和现实操作性较强。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森林一年大约能吸收10-40吨二氧化碳。
公益林可做碳汇交易吗
可以的。 新疆麦盖提县造林碳汇项目”的项目设计文件(PDD)正式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公示。该公示标志着新疆地区第一个林业碳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项目正式启动,为新疆地区利用市场化交易机制进行生态补偿工作探索从事林业碳汇开发项目资质了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北京环境交易所充分发挥自身在林业碳汇交易方面的独特优势,为麦盖提县借力碳交易机制,获得碳汇融资提供平台支持和专业服务。国家将正式启动全国碳交易市场,以生态脆弱地区为主的公益性生态林将成为碳汇的主要供给方,市场化交易手段将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新的动力,前景十分广阔。该项目的启动为新疆地区其从事林业碳汇开发项目资质他类似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
拓展资料:
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市:
1、 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162家,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2、 对于碳交易的交易场所、交易方式、交易时段、交易账户等重要信息,上海环交所已于7月15日发布的《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沪环境交[2021] 34 号)》进行了明确。 在交易场所上,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相关规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环交所”)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以下简称“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
3、 值得注意的是,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是发电行业,今天碳交易的首笔订单也出自该行业。原因在于,由于行业的一些特殊性,早在3年前就已被确定为首个纳入全国碳市场的行业。这要从十年前碳市场的地方试点说起。
林业碳汇项目是什么意思
林业碳汇项目是根据有关减排机制的林业项目方法学和程序,开发的合格的温室气体项目。森林的碳汇功能是,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并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碳汇林业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植树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
我国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达到减排的目的,一种是直接减排,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源,主要是通过技术改造减少能源,提高效能等手段来实现;一种是间接减排,即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汇,也叫增汇或碳汇,主要是通过森林等植物的生物性特征,即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体和土壤中来实现。与直接减排措施相比,植树造林等碳汇措施不仅可以达到间接减排的效果,而且操作成本低、效益好、易施行,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有效途径。